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罗政  陈友鹏  梁旭竞  张立伐 《临床荟萃》2006,21(12):865-86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新发脂肪肝与体质指数(BMI)、血糖、尿酸、血脂等相关指标增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南方某一综合大学40岁以上教工2010~2011年连续参加体检人群中筛出新发脂肪肝人群,以2011年无脂肪肝人群为对照,比较新发脂肪肝人群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增量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无脂肪肝、新发脂肪肝和连续两年脂肪肝三个组的BMI、SBP、DBP、UA、TG、ALT、LDL-C、FBG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值有显著性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11年BMI、TG和FBG值与新发脂肪肝密切相关,BMI增量变化值与新发脂肪肝密切相关,其他多个自变量增量未发现与新发脂肪肝有密切相关性。结论与中老年人新发脂肪肝变化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TG、BMI和FBG水平,BMI增量与脂肪肝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传染科实习护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传染科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列有10项心理负担的调查表,对150名进入传染科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无记名书面问卷调查,并按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统计、诊断。结果150名护生SAS均分(49.12±7.36)分,其中正常有39名,占26%;轻度焦虑有92名,占61%;中、重度焦虑有19名,占13%。共74%的护生有不同程度焦虑心理存在。主要因素是:①担心会被传染上疾病;②对传染病学知识了解不足;③担心被老师指责。结论传染科实习护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里存在。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25岁,农民。因双下肢无力、麻木20d,加重7d,双手无力2d于1998年11月19日入院。入院前30d感冒后出现鼻塞,咳嗽,尿黄,第11天鼻塞、咳嗽消失,随后出现双下肢乏力,偶有双足麻木感,缓慢加重,第24天乏力加重,不能上下阶梯,第29天双手乏力、麻木感,发展至双手抓笔、用筷困难,胸前区束带感,无发热,大便正常。7个月前有毒品注射史,无输血、手术史,无肝炎史。体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肝肋下10cm,质地软,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张力减低,上肢肌力Ⅳ级,下肢肌力Ⅲ~Ⅳ级,双侧桡神经、尺神经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消失,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转染人肝细胞L02并且通过杀稻瘟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方法:以PBABE-puro-hTERT质粒为模板PCR法获取目的基因attB1- hTERT-attB2,通过BP反应克隆至pDONR221;采用LR重组酶将pDONR221-hTERT和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形成pLenti6/V5-DEST- hTERT。将重组载体pLenti6/V5-DEST- hTERT与包装质粒充分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颗粒。将其感染人肝细胞L02,通过杀稻瘟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结果:测序发现入门载体pDONR221包含的目的基因hTERT 1547位点存在点突变(原碱基A变成G),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成功诱变并鉴定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 hTERT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滴度为1×108 TU/L,获得20株稳定抗性的单克隆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稳定抗性的单克隆肝细胞,为进一步建立永生化肝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们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1-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升高增加了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BMI与血压升高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不尽相  相似文献   
8.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关于它引起低磷血症的报道较少,国内外也罕见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和低磷血症的报道。本文报告2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后出现胸痛为首发症状和低磷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已成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方法 搜索1990年1月1日~2016年3月15日之间在Pubmed、Embase、谷歌学术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乙肝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对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相关英文或中文文章,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然后对文章治疗评分,最后有4篇文章纳入,共有3997孕妇,其中实验组167名、对照组3830名,使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羊膜腔穿刺术与不行羊膜腔穿刺术两组婴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R2=1.37,95% CI: 0.70~2.69,P=0.36)。当孕妇是HBV-DNA≥107 copies/mL、HBeAg阳性时,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增加(R2=9.54,95% CI: 3.52~25.85,P<0.0004;R2=3.41,95% CI: 1.05~11.13,P=0.04)。 结论 孕妇HBV-DNA≥107 copy/mL和(或)HBeAg阳性时将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恩替卡韦(ETV)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戊环核苷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上较少报道 长期使用ETV治疗获得HBsAg 血清学转换。本例患者,男性,48 岁,诊断为HBeAg 阴性CHB,经普通干扰素治疗48 周后 HBV DNA仍可测,肝功能反复异常,序贯ETV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阴性以及ALT持续正常,并且治疗7 年后出现血 清HBsAg消失而且发生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