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卵巢早衰小鼠卵巢及生育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建立卵巢早衰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建模组、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建模后14 d,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的BMSCs经尾静脉注射至移植组小鼠体内,取等量生理盐水经尾静脉注射至建模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体内.建模后14 d及BMSCs移植2个月检测各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BMSCs移植2个月观察BMSCs在卵巢组织的定位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记录各组超促排卵后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与雄性小鼠合笼后妊娠及生育子代数量.结果 BMSCs移植后2个月,移植组卵巢间质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细胞和标记的BMSCs,但并不表达FSH受体;FSH水平和颗粒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建模组(P<0.05),E2水平及获卵数及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建模组(P<0.05),但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建模组无小鼠妊娠,移植组中2只小鼠妊娠,分别生育外观正常仔鼠4、2只.结论 BMSCs可定位于卵巢间质,显著降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指数,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提高小鼠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 - 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CSU并接受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皮下注射)治疗3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第0、2、4、6、8、10、12周使用7 d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评分(CU-Q2oL)评估患者的荨麻疹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记录比较奥马珠单抗治疗前后其他药物使用的变化情况。组内治疗前后UAS7、CU-Q2oL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60例CSU患者均接受12周奥马珠单抗治疗。患者基线UAS7为(22.37 ± 8.88)分,治疗第1次后UAS7降至(2.01 ± 5.13)分,达到治疗平台期;第12周时降至(0.60 ± 2.63)分, 93.3%的患者UAS7降至0分,3.3%达良好控制(UAS7 1 ~ 6分);UAS7降为0分所需时间为(22.4 ± 3.2) d。基线CU-Q2ol为(34.10 ± 15.01)分,治疗第1次后降至(2.41 ± 7.18)分,达到平台期,第12周为(0.56 ± 2.90)分, CU-Q2ol降至0分需要(21.15 ± 16.02) d。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既往治疗药物逐渐减量或停药,第12周时39例(65%)患者停用除奥马珠单抗外的治疗药物且症状达完全控制。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对CSU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CSU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药疹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损害,其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不明.药疹的临床表现多样,了解药疹的分类及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和寻找可疑致敏药物至关重要.药物斑贴试验的目的是寻找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提供患者可能的致敏药物信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斑贴试验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为药疹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关药物斑贴试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结果不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5例经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采用SMI技术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探查并分级,随后行CEUS检查,记录二者所测得的斑块内点、线状回声强度及其数量,根据相同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检出35个斑块,平均厚度(3.18±0.75)cm,部位:颈总动脉杈20个,颈总动脉中段10个,颈内动脉5个;斑块回声:低回声7个,等回声18个,不均质回声6个,混合回声4个。SMI及CEUS评价斑块内强回声的分级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结论 SMI可以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为诊断斑块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提供了新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多功能的生长因子,除BMP-1外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在胚胎发育、个体形成、骨和软骨的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免疫系统T、B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BMP通路主要通过Smad蛋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近期研究显示BMP参与免疫调节过程[1-2].本文就BM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1(IL-2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7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21水平,并分析血清IL-21水平与RA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21水平为86.5(64.1~130.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5.0(40.0~9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57.5,P=0.006);类风湿因子(RF)三个亚型IgM、IgA、IgG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组RA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其自身抗体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0、0.382、0.370、0.372;P均<0.05)。RA患者RF(IgM、IgA)、CCP抗体阳性组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82.2(57.0~126.1)pg/ml]和76.9(52.0~201.4)pg/ml,U=176.5,P=0.024;95.4(62.1~144.6)pg/ml和70.6(43.0~110.8)pg/ml,U=282.5,P=0.016;82.9(51.0~145.1)pg/ml和76.5(63.4~144.6)pg/ml,U=333.0,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触痛关节数(TEN28)及肿胀关节数(SW2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2、0.200;P均<0.05),但IL-21与DAS28评分、C-反应蛋白、血沉、年龄、病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21在R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与RF、抗CCP抗体密切相关,提示IL-21可能是RA发病机制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患者除可见B型超声下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稀发排卵或无排卵等,尚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情况。同时,其与多种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及抑郁症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PCOS合并CVD逐渐受到学界关注。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同时亦无特定的相关筛查指标,导致不能及时阻断病情的发展。因此,寻找PCOS合并CVD预测标记物,对其及时诊断及干预,成为临床中提高PCOS妇女生存质量、降低其发病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总结近年PCOS合并CVD相关预测标记物,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半乳糖凝集素3、血脂参数和人体测量参数等,对其性质及预测效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分化和HIF-1α依赖的VEGF表达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分析、RT-PCR、ELISA、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SAL对MG-63细胞增殖、分化和HIF-1α依赖的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结果:SAL通过调控MG-63细胞的周期分布及上调Runx2和Osterix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另外,SAL可明显上调下游靶基因VEGF的表达。结论:SAL可显著促进成骨样MG-63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HIF-1α依赖的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骨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微囊泡(MVs)对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方法取传代第8代(P8)前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超速离心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培养液上清中分离纯化MVs,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Bradford法蛋白定量。将PKH26标记的不同浓度MVs(0、10、15、20、25μg/ml)与3周龄雌性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共培养,3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颗粒细胞对MVs的内化作用;48h检测培养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及培养液上清中E2浓度。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MVs释放量显著增加,8×105个细胞大约释放10μg左右的MVs,电镜下MVs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介于30~1 000nm之间,中间为低电子密度区。与MVs共培养3h后,颗粒细胞胞浆中可见呈红色荧光信号的MVs;不同浓度的MVs均可显著增加颗粒细胞的增殖指数(PI)、S期细胞比率(SPF)及E2水平,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结论MVs能够被颗粒细胞摄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MVs能够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及分泌E2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