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8年3月采用LEEP治疗112例CIN(CINII88例,CINIII24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占81.3%(91/112),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7.1%(8/112),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占11.6%(13/112)。手术残留3例,占2.8%(3/108)。术中出血〈10ml,98例术后5~11d少量阴道出血,不需处理;9例术后脱痂出血需电凝及阴道填塞纱布止血。宫颈管粘连致经血潴留1例。术后3—6个月行TCT检查,108例未见异常,3个月后再查TCT阴性103例,治愈率为95.4%(103/108);复发2例,占1.9%(2/108)。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有215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孕周大于37周以剖宫产为主,孕周小于37周以阴道分娩为主。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胎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大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最佳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元月-2006年12月73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中经阴道分娩13例,剖宫分娩60例:刮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57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单纯剖宫产产未剔除肌瘤1例。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易发生各种产科并发症,经阴道分娩率低,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具有优越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孕产妇深静脉栓塞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电子阴道镜对3340例宫颈疾病者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980例在阴道镜下定点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2980例中慢性宫颈炎2248例,宫颈湿疣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6例,其中CINⅠ464例,CINⅡ79例,CINⅢ93例,宫颈癌78例。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定点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及病理检查(病检)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筛查宫颈癌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提出预防性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16例产后急性下肢DVT进行分析,结合凝血四项指标与正常产妇对照。结果:四项检测提示PT、TT和FIB三项指标有非常显差异,APTT有显差异。结论:产生急性下肢DVT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髂静脉受压外,还与产妇年龄及产后活动少有关,因此提倡产后早下床活动以预防DVT的发生;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DVT风险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加强护理,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453例的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80%和80.09%,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阴道排液量及脱痂期出血时间比较均P〈0.01;治疗6个月HPV转阴率治疗组为96.92%,对照组为80.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有效护理,能促进治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死胎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128例死胎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死胎的发生原因依次为孕妇因素34例,占26.56%;胎盘因素27例,占21.09%;脐带因素25例,占19.53%;胎儿因素22例,占17.19%;不明原因20例,占15.63%。结论加强孕前、孕期宣教、保健、监护、提高产检率,及时进行孕前及产前检查、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死胎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