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现已成为不孕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然而目前仅经历一次移植胚胎的着床率只有30%~[1]。所以,仍有一部分患者需经历反复植入失败(RIF),有学者提出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由于子宫内膜因素而导致IVF-ET植入失败~[2],子宫内膜的微缺陷可影响受精卵成功着床。受精卵着床需要经过定位、粘附和穿透3个过程,而胚胎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是该过程必要条件之一,但子宫  相似文献   
2.
光疗法治疗子宫颈糜烂720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200011)郑嘉华,姜启丁,顾丽君,王伟军子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以往的治疗方法有电的、激光、冷冻及药物腐蚀等[1,2]。这些方法有时有组织损伤较大,并发症略多,一次治愈率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妊娠的临床特征、有效诊治手段、相关发病机制以及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可能发生卵巢妊娠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2011~2016年期间确诊的40例卵巢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成两个时间段(2011~2013年与2014~2016年)观察其时间趋势。结果 2014~2016年相对于2011~2013年,卵巢妊娠在异位妊娠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2.14%vs.1.03%,P0.05);6年间共有4例卵巢妊娠发生于ART助孕患者,且全部集中在2014~2016年阶段;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90.0%)、停经(47.5%)、阴道出血(25.0%);开腹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9.5±2.1)d]显著长于腹腔镜治疗者[(5.2±1.9)](P0.05)。结论卵巢妊娠在异位妊娠中的占比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ART的普及或许是其一个特别因素;腹腔镜是其快速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妇科及生殖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生殖功能障碍与糖脂代谢紊乱常同时存在,具有多起因、异质性。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在PCOS患者中普遍低于正常值,且与PCOS人群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肥胖、高雄激素血症、生殖力下降、远期并发症、卵巢功能及抑郁症发生等相关,通过维生素D补充治疗及生活方式改变或许可以改善上述情况,进而提高PCOS患者的生殖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是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按最新的分类标准[1],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变形菌纲,α亚群,人粒细胞无形体与以前命名的马埃立克体和嗜吞噬埃立克体同属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无形体属(Anaplasma)中的一个种,即嗜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a),其主要寄生在人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调查涉铅员工膳食营养素的摄人情况及其比例,为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连续记录涉铅工人3d进食情况,用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结果 涉铅工人膳食中谷物、水果、蛋类和乳类的摄入量不足,肉鱼类较多,优质蛋白质占48.6%;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8.0%、33.4%和48.6%;铁、锌、硒和钙的达标率为70.9%、64.3%、58.1%和4.3%;维生素E、C、B1、A、B2的达标率为95.2%、57.2%、31.8%、30.7%和19.7%.结论 涉铅员工膳食摄人中蛋白质质量较好,脂肪偏高,碳水化合物偏低;钙严重不足,维生素B2、A和B1明显不足.涉铅员工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有待指导干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北部林区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状况与分布特点,以及无形体与莱姆病、恙虫病重叠感染的情况,为林区人群无形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7月开始在福建省武夷山林区采集林业工人、农民和干部等269份血清,用试剂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人粒细胞无形体、莱姆病和恙虫病抗体,并进行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比较。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4.0,χ2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0.05。结果269份血清中检出46份人粒细胞无形体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17.10。人粒细胞无形体血清抗体除年龄外不存在地区、性别、职业差异。46份人粒细胞无形体抗体阳性的血清中检测到1份与莱姆病混合感染,9份混合感染了莱姆病和恙虫病病原体。结论福建省武夷山林区人群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并且是莱姆病、恙虫病重叠流行区。在林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莱姆病、恙虫病三者的防治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