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ffect of Combined Norethisterone Enantate 50mg Monthly Injectable ContraceptiveonCarbohydrateMetabolismSunDan-li(孙丹利);ShengK...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后血清和乳液醋酸甲羟孕酮(MPA)浓度变化。方法:10名产后哺乳妇女单次注射迪波盖司通(含MPA150mg),在注射后的第1、2、4、6、8、10和12周采集血样和乳液样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MPA。结果:血清MPA浓度于注射后第1周最高,到第2、4周时下降明显,第4周后浓度下降趋势逐渐缓慢。乳液MPA浓度在第1周为最高,第2周比第1周降低了约1/2,之后10周平均浓度变化波动在5.09-8.15ng/ml之间。观察期间乳液/血清MPA浓度比值和曲线下浓度面积比值均为0.55。对象之间和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点乳液/血清MPA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将导致血液和乳液中含有一定量的MPA。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余杭区3项适宜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推广应用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集中面授形式进行技术培训,行政干预与课题组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结果3项技术的培训率均为100%,2006年技术应用率分别为心电图分析仪应用技术76.5%、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技术100.0%、弓形虫诊断技术88.2%,总使用人数40526例。结论在满足技术适宜性的基础上,实施技术分类推广管理、加强技术服务、改善推广条件是现阶段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96名健康育龄妇女,随机分为Cyclofem组(复方醋酸甲孕酮)和Mesigyna组(复方庚炔诺酮),连续用针9个月,观察两针剂对抗凝血酶Ⅲ及X因子的影响,并以口服片Ortho-Novum1/35作对照。结果表明,Cyclofem组,AT血活性变化不明显,其含量则呈现升高趋势.对X因子无明显影响。Mesigyna组,ATⅢ活性略有下降.而其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同时,X因子明显下降(降低4.2%到10.7%).在OC组,ATⅢ活性稍有下降,但不显著,其含量的基础值高于用什组(P<0.05),服药期间呈下降趋势,X因子则显著增加(16.8%到23.5%)。认为商种避孕针剂对ATⅢ的影响均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快推进浙江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课题组结合当地实际,对余杭、绍兴、建德妇女儿童适宜技术示范基地进行了建设实践.结果 示范基地在工作机制、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结论 本次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观察94名妇女使用Mesigyna或Cyclofem9个月后其血浆中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PAI)的活性变化,并与口服低剂量避孕药的妇女比较,结果显示注射用药的妇女PAI在用药期间略有升高,但变化处在正常范围内,且停药3个月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这些改变与口服用药的妇女相比较我统计学意义,说明Mesigyna和Cyclofem作为生育控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10.
64例育龄妇女分别每月注射NET—EN/EV(31例)和DMPA/EC(33例)避孕针,于注射前、注射第3、4、9月及停针后第3个月分别测定空腹血清TC、TG、HDL-C、LDL—C、ApoAⅠ、AⅡ和B水平。结果显示,注射NET—EN/EV避孕针后,各项参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01),停止注射后TC、TG、HDL—C、LDL—C、ApoAI水平均恢复到注射前水平,ApoAⅡ和B呈逐渐恢复趋势。注射DMPA/EC避孕针后,TC、TG、LDL-C无明显变化,HDL—C、ApoAI、AⅡ和B于注射后呈下降趋势,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显著,但停止注射后,这些参数指标基本恢复。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种避孕针的HDL—C/TC和ApoAI/ApoB比值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两种长效避孕针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危险性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