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周珉  杨复宾  任彦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44-1044
患儿男,7h,孕36^+5W自然娩出,出生时体重2.1kg,出生时即气促,全身青紫,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为4分。体检:体温35.5℃,脉搏130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51/3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痰鸣音,叩诊浊音,双侧胸廓饱满,吸气时锁骨上窝轻度凹陷。腹部平坦,肠鸣音减弱,无胃肠型,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4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晨起加重。最近2天伴恶心、呕吐。查体:双手颤抖,以左手为重,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神志清醒,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未引出病理反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张下正常乏特氏(Vater's)壶腹部的螺旋CT表现,为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重要参照。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正常壶腹部48例,男性组30例,女性组18例,对其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十二指肠低张效果良好的45例,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十二指肠最大内径为(2.39±0.57)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乳头显示良好的46例,十二指肠乳头的最大横径为(0.42±0.23)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为十二指肠扩张良好,十二指肠乳头显示清楚,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分为半圆型、乳头型和扁平型。  相似文献   
4.
于勃  杨复宾  李瑞峰 《河北医药》2011,33(12):1800-1801
目的 分析54例壶腹及其周围癌的螺旋CT表现,总结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壶腹及其周围癌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5±4)岁,对其低张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壶腹及其周围癌54例中出现壶腹及其周围部肿块的有54例,占100%,胰头癌肿块直径为(2.81±0.93)cm;壶腹癌肿块直径为(1.65±0.42)cm;十二指肠乳头癌肿块直径为(1.47±0.34)cm;胆总管下端癌的肿块直径为(0.80±0.23)cm。典型表现:(1)壶腹及其周围部肿块,常突入到十二指肠腔内;(2)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3)“双管征”;(4)“双环征”。结论通过低张螺旋CT我们能够诊断出大部分壶腹及其周围癌属于哪一种类型,但对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鉴别仍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5.
肝脏     
先天性肝纤维化是1961年由Kerr命名的常染色体缺陷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少见。文献报道病例多为儿童和青少年。有关先天性肝纤维化影像诊断的大样本病例报道更不多见。为此,作者对18例成年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儿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7例螺旋CT均表现为肠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盘旋,形成漩涡状团块,呈典型的“漩涡征”,并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位王异常,团块中央为肠系膜血管。4例行CT增强扫描,可见胰头钩突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呈“换位征”。结论:“漩涡征”伴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位置异常是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男,52岁,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无规律性间断发热。20余天前,逐渐出现左上腹痛,进行性加重,开始为游走性,后固定于左上腹。体格检查:T38-39℃,心率78次/分,血压36/26kPa。双肾区无隆起,无叩痛,左季肋区触及不规则肿物,达肋缘下两横指,边界不清,向内达到剑突下,质地中等,有压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12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对其低剂量MS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全貌,并可以明确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低剂量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有效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同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最佳的诊断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学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子宫颈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颈癌的0.5%~6%.早期易发生全身转移,恶化快,生存率极低.Papamicolaou's涂片法是子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但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的诊断并不敏感,子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影像评价金标准.该研究对7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病理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