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和紫杉醇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动物方法检测不同化疗药物使用前后Wistar大鼠空腹、糖负荷后1h及2h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顺铂、紫杉醇和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后胰高血糖素升高(P0.05),糖负荷后仍未下降,两紫杉醇组7d恢复,顺铂组14d恢复,卡铂组无变化;化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糖负荷后1h所有化疗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降低(P0.05),紫杉醇组首先恢复,卡铂组随后恢复,但联合化疗组和顺铂组14d仍未回复。糖负荷2h仅顺铂组显示受损。紫杉醇组和卡铂组血糖变化与胰高血糖素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化疗可致胰岛分泌功能受损,卡铂和紫杉醇较轻。顺铂和紫杉醇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2.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57例经期待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照有无孕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分别分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及各项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5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16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57(28.1%),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3例,12例新生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6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9/57(15.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病孕周(以30周为界)及血小板减少是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分别为5.2(95%CI 1.1-24.0,P=0.04)和4.6(95%CI 1.2-17.6,P=0.03)。分娩孕周(以32周为界)是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为6.0(95%CI 1.5-24.9,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中需严密监护。发病孕周不足30周及血小板降低者孕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增加,而分娩孕周超过32周,新生儿结局将显著改善,因此需权衡利弊,选择恰当时机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晚期卵巢上皮癌耐药分析及复发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晚期卵巢上皮癌的耐药情况及复发后治疗,探讨化疗敏感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初治后的无瘤间期(disease free interval,DFI)将176例患者分为R组(铂耐药,DFI<6个月)和S组(铂敏感,DFI>6个月)两组,S组再分为S1组(铂部分敏感,DFI为6~12个月)和S2组(铂敏感,DFI>12个月)两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情况、复发后治疗及预后。结果:176例晚期卵巢上皮癌,平均发病年龄54.01±10.19(23~77)岁,69.3%为浆液性,71.6%为低分化,淋巴转移率42.8%,30.1%原发耐药,总5年生存率45.4%,中位OS为56个月,中位PFS为24个月。R组(铂耐药)和S2组(铂敏感)的中位OS和PFS有显著差异,S1组的中位OS及中位PFS分别为40和17个月,介于铂耐药、铂敏感之间。S1组的肿瘤、术前CA125、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介于铂耐药以及铂敏感患者之间,其初次手术达满意肿瘤减灭的比例为13.8%,显著低于铂敏感者(29.8%)(P=0.047)。铂部分敏感患者复发后,更换化疗方案者中位OS较继续使用TC/TP或CAP化疗者略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将铂部分敏感患者单独分类有意义,此类患者复发后的治疗措施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及其变化.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4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化疗期和随访期定期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了解脂肪肝发生与体重指教(BMI)、化疗方案及疗程关系.结果 145例卵巢癌化疗后出现脂肪肝31例(21.38%),其中轻-中度脂肪肝29例,重度脂肪肝2例.化疗后1、3、6和≥8疗程,其发生率分别为0、11.03%、18.62%和21.38%.15例脂肪肝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8例血脂异常.化疗前后BMl分别为23.81±5.32和24.8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并发轻度脂肪肝6例,2例化疗后发展为重度脂肪肝.化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复查:化疗后出现的31例脂肪肝患者中,1例重度脂肪肝患者转化中度,14例轻-中度恢复正常,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恢复为正常.化疗前合并脂肪肝的6例患者中,1例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转化为正常,1例重度患者转化为中度;1例Ⅲ度肝功能异常患者转化为Ⅰ度.结论 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可引起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并可加重其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巢上皮癌对铂类为基础的联合一线化疗的耐药情况,探讨初治化疗敏感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初治后无瘤间期(DFI)长短将患者分为铂耐药、铂部分敏感、铂敏感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44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52岁,晚期占72.1%,61.1%为浆液性,67.2%为低分化,淋巴转移率31.2%,原发耐药比率23.36%,总5年生存率54.7%,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0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29个月。晚期、未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铂耐药几率增高(P0.001,P0.001)。铂耐药患者的CA125及淋巴转移率高于铂敏感组(P=0.03,P=0.003)。3组患者中任意两组的OS及PFS均有显著差异(P0.001)。部分敏感患者复发后,更换化疗方案者中位OS较继续TC(TP)或CAP化疗者略长(P=0.196)。结论:中低分化的晚期患者,CA125超过1000U/ml,未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耐药或部分敏感的几率高,预后差。化疗敏感性不同的患者预后不同,复发后应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对晚期卵巢、输卵管及腹膜浆液性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卵巢、输卵管及腹膜浆液性癌70例患者,根据淋巴结切除术与化疗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A组21例,化疗后行淋巴结切除术。B组49例,淋巴结切除术后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分级,治疗前的肿瘤标记物,切除淋巴结的数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治时A组患者盆腹腔黏连及转移重于B组;初次手术A组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0%vs73.47%,P<0.05)。化疗后A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于B组(38.10%vs49.00%,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肿瘤最常侵犯的淋巴结。A组行TC(泰素/紫杉醇+伯尔定/卡铂)或TP(泰素/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的患者淋巴转移率低于行CAP(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的患者(33.33%vs50%,P=0.045)。结论:化疗对卵巢、输卵管及腹膜浆液性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疗效。初治时不能进行淋巴结切除的患者可考虑先行化疗后再次手术切除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杉醇化疗中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随机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8组,实验组预处理地塞米松后予以紫杉醇和卡铂,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紫杉醇、卡铂、地塞米松+紫杉醇、地塞米松+卡铂和紫杉醇+卡铂等7组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前与给药后4,7,14天取大鼠空腹和糖负荷后1h、2h血清,测定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并比较。结果:紫杉醇、卡铂给药后可观察到一过性血糖升高。其中紫卡组给药后4天1h血糖(P=0.025)、给药后7天空腹(P=0.003)和1h血糖(P=0.045)显著升高,给药后14天恢复(P=0.165)。紫杉组给药后4天1h血糖(P=0.008)和给药后14天空腹血糖(P=0.003)升高。地米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h血糖略升(P0.05),但与化疗药物合用时,血糖降低。紫卡组给药后胰高血糖素升高,糖负荷后胰岛分泌指数下降,加用地塞米松有改善的趋势。结论:紫杉醇卡铂化疗中加入地塞米松可以降低血糖升高程度和减弱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负面变化,有利于血糖稳定。它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中调节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多疗程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PFD)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9.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