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中影响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在我院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72h内超声监测肝动脉阻力指数结果分为阻力指数正常组和阻力指数增高组,对比分析两组供体年龄、受体年龄、受体性别、冷缺血时间、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等相关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18例(22%)出现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65例(78%)肝动脉阻力指数正常.阻力指数增高组和正常组相比,受体年龄及冷缺血时间的平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体年龄、受体性别及手术因素等两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阻力指数一过性增高是较常见的现象,与受体年龄偏大及供肝冷缺血时间过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浅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不断推陈出新的超声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超声影像学在临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逐渐由单纯的临床诊断发展到临床治疗。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分析研究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制定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授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知识信息。同时,也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1明确超声诊断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应该让学生知道超声诊断学在临床工作中的辅助诊断地位,必须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检查,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还应该向学生介绍超声学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发展前景,例如超声的血管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介入性治疗等,使学生清楚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今后的发展。2注重解剖学的复习在超声诊断学开课的时候,学生对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已经不是特别清晰,而人体的解剖结构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在每一章节的讲授前都应对相关的解剖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这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对急性锐器肝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只大鼠肝内共建立锐器肝外伤模型40处,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肝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内损伤的部位及血肿范围,27处损伤区血肿形成无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表现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无增强,损伤区血肿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晰。8处损伤区有活动性出血造影后表现为门脉相微气泡自肝内损伤血管处向血肿区呈“涌泉状”移动。超声造影显示肝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87.5%(35/40),显著优于常规超声20%(8/40)(P:0.000)。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超声对实验大鼠急性锐器肝损伤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食管腹段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腹段的超声解剖、检查途径及正常声像图。方法:观察50具尸体解剖标本,并用体表超声检查1000例正常人食管腹段,注意其走向、解剖毗邻关系、超声检查最佳路径及声像图特征。结果:食管腹段始于膈肌的食管裂孔水平,止于胃的贲门、位置深在,经体表超声仅有两处途径可达深部的食管腹段,其中经剑突下途径的超声显示率高于经右肋间途径(94.7%vs92.1%,P<0.05),而综合两途径的超声总显示率高(97.6%,P<0.01)。结论:经剑突下途径为体表超声检查食管腹段的最佳途径,经右肋间途径则是检查的重要途径,两者结合将有助于对食管腹段的全面扫查。最后还描述了食管腹段的正常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应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60例健康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中内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确定中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2)超声检查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分为5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的IMT正常参考范围≤0.6 mm;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为0型19例(17.8%),Ⅰ型21例(19.6%),Ⅱa型23例(21.5%),Ⅱb型25例(23.4%),Ⅲ型19例(17.8%);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伴高血压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与无高血压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0.6 mm作为提示末梢动脉IMT增厚的标准,有利于T2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的判断. 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程、伴发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外周型病变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病理诊断阳性)和失败组(病理诊断阴性).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内部回声、病灶大小,进针角度、进针次数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216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9.2%(171/216),二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5.2%(184/216);成功组和失败组病灶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3.35±0.14)cm和 (2.43±0.2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前后径为0.4~1.0 cm、1.1~2.0 cm、2.1~3.0 cm、3.1~5.0 cm和>5.0 cm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8%,79.7%,85.7%,89.7%和94.1%.结论:病灶的大小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理诊断阳性率随着病灶前后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其BI-RADS分类特征。方法 20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经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的17例患者为实验组,余183例无BRCA1突变者为对照组。分析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其BI-RADS分类特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钙化、肿块内血流以及弹性评分等超声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9.4%(5/17)形态为椭圆形;58.8%(10/17)肿块边缘为小分叶或毛刺;29.4%(5/17)肿块后方回声衰减;41.2%(7/17)肿块内部出现微钙化;52.9%(9/17)肿块内部血流达Ⅱ~Ⅲ级;82.4%(14/17)肿块UE评分为4~5分。BRCA1突变乳腺癌的BI-RADS分类明显低于无BRCA1突变者(u=2.1966,P=0.0280)。结论 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在形态上趋于良性乳腺肿块表现,其BI-RADS分类易被低判,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移植肾急性排异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评价移植肾急性排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排异反应的移植肾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结果:在血肌酐升高48h内,急性移植肾明显增大,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升高。经5~7d有效治疗后RI和PI的恢复与二维表现的恢复并不同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对临床上观察疗效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芳  廖新红  韦宇翔  蔡昱  陈敏华 《右江医学》2011,39(4):457-459,546
目的探讨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3例小儿急腹症患儿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结果 103例急腹症患儿中超声诊断为肠套叠4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急性阑尾炎18例。结论高频彩超检查是小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