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评估Ⅰ期手术治疗新生儿中高位无肛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例中高位无肛患儿,不作结肠造瘘,直接行腹骶会阴Ⅰ期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3年,肛门功能正常。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裂开1例,行伤口缝合后痊愈。全部患儿扩肛数月,排便正常。结论 中高位无肛通过腹骶会阴I期手术是安全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儿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 ICC)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生后9~12 d的C57BL/6小鼠结肠组织,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结肠肌层组织、消化和进行原代培养。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使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鉴定细胞类型。结果体外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三角形或梭型细胞贴壁生长。有2~3个短突起。继续培养,72 h后可见ICC胞体发出3~5条突起,细胞间相互连接。7 d后,细胞间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该类细胞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由小鼠结肠平滑肌原代培养ICC的方法,为研究及探讨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红细胞内Ca2 转运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和查体正常的健康儿童22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红细胞钙含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和健康儿童组(P<0.01),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与健康儿童组红细胞钙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钙转运异常可能是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儿肝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我院近5年收治的田例小儿肝损伤病例,男27例,女5例。年龄:新生儿1例,1~3岁7例,~6岁11例,~13岁13例。病因为撞伤2g例,碾压伤2例,新生儿产伤1例。病变部位:肝包膜下出血17例,肝破裂15例。合并胸外伤3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肾挫伤1例。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探查6例。全组患儿均获洽愈。陋访1~7年,均未见异常。讨论:小儿肝脏位于右侧隔下和季肋部深面,受胸廓和膈肌保护,加之小儿肋骨柔韧性较好,因此不易损伤肝脏。小儿肝包膜相对较厚,且韧性较强,损伤后易造成肝包膜下血肿。小儿血容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并严重肺炎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某院3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并严重肺炎患儿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36例患儿Ⅰ期治愈33例,吻合口漏保守治疗痊愈1例,死亡2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先天性食管闭锁并严重肺炎Ⅰ期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病毒感染与小儿胆道闭锁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42例胆道闭锁和5例对照组患者肝脏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情况。结果在42例胆道闭锁患者肝脏组织中,其中CMV阳性26例(61.9%),EBV阳性3例(7.14%),对照组5例中均未检测到以上病毒的存在。结论胆道闭锁与病毒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以CMV感染关系最为密切,可能作为其发病机制中的一个促发因素,最终引起胆道闭锁;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改善CMV感染EHBA预后。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的原因、诊断方法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儿的病历资料。年龄:新生儿3例,幼儿2例;病因:先天性巨结肠3例,急性肠套叠2例;医疗操作:洗肠2例,钡灌肠1例,空气灌肠2例;穿孔部位:乙状结肠4例,升结肠1例。结果行乙状结肠造瘘及穿孔修补3例,肠套叠复位加阑尾切除及穿孔修补、横结肠造瘘1例,升结肠穿孔造瘘1例。结论各种经肛门的医疗操作是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结肠穿孔的危险因素。规范医疗操作,早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于诊断和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对11例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分别采用I期纵切口骶会阴和腹骶会阴联合肛门成型术替代传统的术式。结果:术后除1例因合并心脏大血管转位转院治疗外,其余病例随访显示,肛门具有较明显收缩力,无明显肛门失禁,排便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术式暴露充分。正常神经肌肉组织损伤轻,缩短病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