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评估胺碘酮对住院患者QT/ QTc间期的影响及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4年1~6月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内科使用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共59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合并用药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患者的平均心率、QT间期和QTc间期较用药前显著减慢(P<0.01)。59例患者中,12例用药后QTc>500 ms,5例患者用药后△QTc>50 ms且 QTc<500 ms。研究中,共有8例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4例),阿奇霉素(3例),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例),多潘立酮(1例)。32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患者中有3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用药中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结论:住院患者应用胺碘酮后QT间期、QTc间期均会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 ms、△QTc>50 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Tdp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调整胺碘酮用药方案并严密监测心电图,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21例慢性肾脏病同时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分为低凝组(MA<69 mm,n=139)和高凝组(MA≥69 mm,n=82),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伴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用药情况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激素等,肾功能情况如CKD1 3期和CKD4 5期,血栓弹力图中的凝血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夹角α、血栓最大弹力度(MA),其他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等有无差异,同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引起高凝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发疾病、用药情况、肾功能、部分凝血及血常规指标(包括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OR 1.895, 95%CI 1.082~3.318)、肾病综合征(OR 2.501, 95%CI 1.429~4.379)、CKD4~5期(OR 1.989,95%CI 1.136~3.483)等疾病因素,以及药物因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OR 2.254, 95%CI 1.207~4.208)。结论:对CKD患者而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CKD4~5期增加患者高凝状态,肾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增加患者高凝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艳辉  李文艳  顾智淳 《中国药房》2014,(18):1638-1641
目的:调查上海陆家嘴地区9家医疗联合体医院的降糖药处方,对药物利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家医院2011年4月1-30日处方中降糖药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日均费用等进行药物利用度分析,同时调查处方的合理性。结果:降糖药处方共计15 843张,DDDs排前3位的是格列奇特、二甲双胍和预混胰岛素;处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处方中单药使用率为77.95%,联合用药率为22.05%;DUI>1的有2种。降糖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被调查医院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个别处方存在不合理,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同时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应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做好用药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 要德尔菲法是一种通过向专家进行几轮咨询, 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的预测方法,具有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大特点。随着该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日趋扩大,从最初的社会学发展为临床医学、心理学、护理学等,药学与临床医学密切不可分割,德尔菲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成为药学研究的新方向,为药学法规制定、药品风险评估、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德尔菲法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概述,以期为药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单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h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集单用ERA对比安慰药治疗PAH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合理用药视角下直接口服抗凝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 以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在心房颤动卒中预防中的应用为案例,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方法学的建立。结果 药品综合评价的流程主要包括决策问题的确定、评估框架的制定、指标绩效的获得、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综合得分的计算等。DOACs在心房颤动卒中预防中的应用为例,评估框架包含5个维度,18个二级指标。经综合评价,阿哌沙班的综合评分最高,达比加群的综合评分最低。结论 评价过程中应用的多种方法可推广于心血管疾病药物或其他慢性病治疗药物的综合评价工作中,为医院药师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肾功能亢进(ARC)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和ARC对重症患者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检测过肾功能的患者,分析其ARC发生率。(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万古霉素常规剂量1 g q12h治疗的患者,评价ARC对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影响。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 045名,研究结果表明重症患者ARC发生率为15.6%(474/3 045)。ARC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非ARC组,肌酐清除率和GFR明显高于非ARC组。(2)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ARC组的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显著低于非ARC组,谷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72(3.73,8.27)μg·mL-1和14.06(8.74,22.14)μg·mL-1P<0.05。但2组之间的临床结局、微生物结局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ARC组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低于10 μg·mL-1的重症患者达78.9%,较非ARC组(29.0%)比例更高。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与年龄显著相关(ρ=0.739,P<0.05),与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ρ=-0.716,P<0.05)。结论: 重症患者ARC发生率较高,ARC会使患者的万古霉素浓度难以达到治疗目标,这类患者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必要的给药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9.
841例围术期住院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艳  顾智淳  姚佳晨  徐珏儿 《中国药房》2008,19(35):2740-2742
目的:评价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3月841例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4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74.04%的Ⅰ类切口手术术后用药时间达3~7d。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主要选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714例/次。结论:我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