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HIV-1B′亚型R5或R5/X4嗜性毒株在GHOST细胞的感染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从HIV-1感染者PBMC中分离并培养病毒,用表达CD4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系,测定毒株的辅助受体利用情况,使用相同病毒量即2mg的HIV-1 p24分别感染表达不同受体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反映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35例B′亚型毒株利用CCR5受体,占22例(62.85%),双嗜性即CCR5/CXCR4均阳性占13例(37.15%)。GHOST-R5/X4细胞的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高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P〈0.05);R5/X4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μl的R5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OST-CCR5细胞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下降,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相同剂量的双嗜性毒株分别感染R5、X4或R5/X4的GHOST细胞系,显示双嗜性毒株可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但69.23%的R5/X4毒株以CCR5受体为主,30.77%的R5/X4毒株以CXCR4受体为主。结论HIV-1B′亚型R5/X4病毒不仅有更广泛的宿主细胞嗜性,而且在GHOST-R5/X4细胞中感染性明显提高。持续使用CCR5受体的毒株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虽然辅助受体的利用是一样的,但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四元联动模式在军队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卫生队、家属、病人4个元素(简称四元)通过医院的联动小组联系起来,建立医院、卫生队共享的病人健康档案,评估延续护理需求,按流程开展延续护理,5条联动链随时自由联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延续护理测评量表(CTM)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病人一般自护准备、书面计划、医患管理、症状管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病人-家庭-卫生队-医院"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为病人提供专业化程度较高、连续性强、个性化鲜明的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结合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的效果。方法将42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和胃镜治疗组,每组21例。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于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口服塞来昔布800 mg/d,疗程为12个月;胃镜治疗组行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术,疗程为12个月。两组均每4个月复查胃镜1次,观察息肉的数目、病理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个月胃息肉消退率分别为94.5%、91.8%和89.8%,而胃镜治疗组分别为83.0%、63.7%和4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肉的异型增生较单纯的电凝电切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胃镜下息肉切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饮酒情况与空腹血糖值间的关联性,补充研究证据。方法利用宝安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调整性别、年龄、文化和吸烟情况后,比较不同饮酒情况与空腹血糖间的关联。结果分析发现,非糖尿病病人的饮酒率23.3%、过量饮酒率3.7%和有害饮酒率0.9%,均高于糖尿病病人的8.2%、2.7%和0%,其中饮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病人有害饮酒者的空腹血糖值(5.78±2.21)mmol/L,高于非有害饮酒者(5.08±0.79)mmol/L,尚未能发现总的及各类型酒精摄入量与空腹血糖值间的关联。结论在非糖尿病病人中未能发现饮酒情况与血糖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但提示过量饮酒尤其是有害饮酒,有空腹血糖值升高风险,应限量饮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19 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 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和Assistant for clinical bioinformatics探讨KDMs的表达对BLCA样本的预后影响。利用Timer和GSCALite分析KDMs在膀胱癌中的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结果 分析结果首先揭示了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特征,并不是所有KDMs都具有一致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KDM1A/1B/2B/4A/4B/5B/5C的表达上调(P<0.05),而KDM3B/6B/7C的表达下调。甲基化水平差异分析显示KDM1A/3B/4A/4B/4C/5A/5B/5C/7B的甲基化水平下调,而KDM7C甲基化水平上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4个KDMs家族成员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其中KDM1A最显著。突变分析显示,KDM6A非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突变种类最多,且与其它KDMs 的非同义突变具有互补性。生存分析显示,KDM3A/4C/5D/6A/7B对BLCA患者总生存率具有保护性作用,而KDM3B/5B/5C对BLCA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危险性影响。综合预后模型证实KDM4C/6A/7B具有膀胱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其表达与BLCA患者免疫浸润呈正相关。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KDM2B/3B/4B/4C/5A与大多数抗癌药物呈负相关,而KDM2B/4B与6种抗癌药物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KDMs基因家族在膀胱癌中的高突变互补性、过表达与低甲基化负相关性的特征,并与膀胱癌预后、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酿酒酵母YLR358C缺失对细胞壁完整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通过点板实验观察YLR358CΔ酵母的生长情况;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YLR358C对酵母细胞壁的影响;转录组分析及qRT-PCR检测YLR358C调控的信号通路。   结果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细胞壁干扰剂CFW、刚果红(CR)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培养基上,YLR358C敲除酿酒酵母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FW染色显示YLR358CΔ酵母细胞壁几丁质下调,透射电镜也观察到细胞壁厚度变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表明,YLR358C基因可能参与CWI信号通路的调控。qRT-PCR检测发现YLR358C敲除后WSC3、SWI4和HSP12有差异表达(P < 0.05)。   结论  YLR358C可能调控酵母细胞壁的完整性,在发酵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无明确结构或生化异常可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且症状持续〉6个月的临床综合征[1]。由于目前F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且疗效不太满意,本文就FD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给予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压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例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2.58%,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 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