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方法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色谱柱为Synergi Hydro-RP 80 A(150 mm×2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 min,10%~60%乙腈;2~3 min,60%~95%乙腈;3~6.5 min,95%乙腈;6.5~7 min,95%~10%乙腈;7~12 min,10%乙腈,流速为0.4 m L·min-1;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离子化,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5~500,2~200,5~500,10~1000ng·m L-1;定量下限分别为10,5,2,5,10 ng·m L-1。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8.31%,日间RSD均小于12.73%,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本检测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以同时准确地检测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90例Down's综合征患者,年龄为13天~37岁(13岁以上系我科随访病人)。男56例,女34例。均经细胞遗传学研究而确诊,其中游离21-三体型85例(94.4%),G/21易位型3例(3.3%),嵌合型2例(2.2%)。有28/75的母亲可回忆起早期妊娠时的各种异常现象,如感染、先兆流产、接受放射线、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等。这28位母亲中有17位的年龄超过31岁。头围及头颅各径线均小于年龄正常值。62.8%病例其髂骨指数小于60(正常值大于68~78以上),这一点有助于临床诊断。血清T_4及骨龄(腕骨)、血清铜均正常。14/84病例血清锌值较低(50~79μg/dl),锌与智能的关系尚不明确,尚待进一步研究。大多数病例的淋巴细胞转化率、T花环和B花环低于正常,有实验室检查的免疫缺陷现象。Down's综合征患者脑电图异常及癫痫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家族性疾病,又称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增殖症。本文报道我们所收治的7例。现将其病例摘要及X线表现介绍如下。例1:女性,出生后15个月时,于枕背部反复出现数个肿块,一周后在肿块原处变硬,并相继于  相似文献   
4.
笔者报道了经CT检查的9例脱髓鞘病变。这些病例中脱髓鞘病变的CT形态学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进一步定性。其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6例;ALD-I型3例,伴病变区钙化1例;ALD-I型和II型兼有者2例;单纯侧脑室三角区周围钙化者1例。Alexander病2例:临床伴巨脑,CT表现为以额部为主的脑白质病变。Cockayne综合征1例: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该病的依据;CT表现为颅内多发弥漫对称性钙化伴脑白质数量减少。本文还对病理改变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若干脱髓鞘病变的鉴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1]。近年来,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As斑块检测,也有多种生物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As斑块的病理变化。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有20 000 000人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而且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现有的诊断手段难以在心血管事件前发现受害者[2]。临床亟需能够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检测As斑块的标志物。本文就传统经典的As  相似文献   
6.
在CT问世前Alexander氏病仅能经活检或尸解确诊,自CT应用以来该病的CT表现在国外陆续有所报道。本病有特殊的临床及CT表现,据此常能作出肯定诊断,现将我院所见2例报道如下。例1 男,2岁。第二胎,第二产,出生时头稍偏大,此后逐渐缓慢增大,4~5个月起发作无热抽痉,  相似文献   
7.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在胚胎植入前对配子或体外受精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的一项诊断技术,目的在于从源头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有遗传性疾病高风险夫妇的妊娠结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被阐明,PGD的诊断范围逐渐扩展,其应用周期数也日益增多.新技术的开展如比较基因组杂交及其微阵列提高了PGD诊断的准确性.然而,这项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作者从透明带开孔技术、不同时期胚胎活检、胚胎活检细胞数目以及遗传分析技术的可靠性等方面对PGD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突眼诊断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内分泌突眼及 Graves 病患者进行了眶区 CT 扫描。全部病人按 CT 突眼度(CT-A)分为三组;组Ⅰ再分为组 IA 和组 IB 两个亚组。组 IA 属严重浸润性突眼,CT-A>22mm,共13例,男4例,女9例,有不同程度眼外肌肥大,尤以内直肌(MR)为多见;MR 最大横径均值达5.55±1.4mm,与对照组3.0±0.5mm 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 IB 属 Graves 病伴浸润性突眼,共14例,CT-A<22mm,男1例,女13例。组Ⅱ属 Graves 病伴良性突眼,CT-A 为17mm,共13例,男2例,女11例。组Ⅲ属 Graves 病不伴突眼,CT-A 为14mm,共20例,男4例,女16例。通过观察,作者认为 CT 扫描可了解内分泌突眼的程度,以及有无眼外肌肥大和眶后间隙增宽等,有助于鉴别是否合并视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儿童纵隔肿瘤进行了分析,其中恶性36例,良性33例。以恶性淋巴瘤(28例)及神经源肿瘤(12例)发病率最高,占50%以上,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由于各类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故肿瘤的生长位置,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69例纵隔肿瘤,按前、中、后三区划分纵隔,其病变部位大致与各分区的解剖结构相符。各类肿瘤的X线形态对鉴别肿瘤的类型与性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内分泌突眼(EO)占眼眶疾病第三位。Graves病(GD)约1/3伴突眼。眶区CT扫描对EO病人诊断水平可大为提高。本文对60例EO及GD患者进行了眼眶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按美国甲状腺协会分类标准分为Ⅲ组:组Ⅰ为浸润性突眼组共27例。按CT突眼度(CT-A)再分为2个亚组:组ⅠA为最重浸润性突眼组共13例。CT-A>22mm。CT扫描示眼外肌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