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发性气管食管瘘是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在第一次手术后的发生率为3%~14%[1].大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国内外曾有人报道运用食管支架和生物蛋白胶来填堵瘘孔[2].  相似文献   
2.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动力学和空腹血胃泌素,胃动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胃动力药物疗效的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0例FD患儿分别测定空腹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服用吗丁啉混悬液4周前后B型超声扫描,连续观察空腹,饮后即刻,15分钟,30分钟与60分钟胃排空状况。结果显示:吗叮啉治疗4周,对FD患儿上腹痛和/或上腹不适以及腹胀,厌食,早饱等有效率分别高达90%和87.5%;超声显示30分钟胃排空加快,FD患者胃肠激素测定结果无明显异常,但对胃动力药物治疗无效的FD患儿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有效的FD患儿明显降低。提示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是儿童FD重要发病原因;吗叮啉治疗儿童FD有一定疗效。大部分FD患儿无明显胃肠激素分泌障碍,胃肠激素水平降低是引起FD的部分因素。但可能是难治性FD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患者幽门螺直菌感染若干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罕见并发症一例许幼如蒋丽蓉张文杰韦庭炫张凤富李清佩患者女,39岁。因黄疸、搔痒1个月入院。患者曾因胆结石8年于1年前在本市某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胆漏,治疗20天后出院。出院后一般情况尚可,直到此次发病。外院B超检查:...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丽蓉 《海峡药学》2004,16(4):81-82
目的  建立调整流动相 (甲醇∶水 )比例后 ,HPL 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IIA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 :Hypersil ODSC1 8柱 ( 4 .6mm× 2 5 0 mm,5μm) ;流动相 :甲醇∶水 ( 85∶ 15 ) ;流速 :0 .7m L· min- 1 ;检测波长 :2 70 nm。 结果  丹参酮 IIA在 0 .0 11~ 0 .0 5 5μg· m L- 1 浓度范围之间线性良好 ,r=0 .9998;平均回收率为 10 0 .40 % ,RSD% =2 .18% ( n=5 )。 结论  本法快速、结果准确稳定 ,主峰与杂质峰分离完全 ,可作为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幼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建立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Henry速率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IL-6,采用改良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occludin分布。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的血清ALT及AST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坏死程度也显著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降低,TNF-α以及IL-6明显降低,occludin表达升高。结论双歧杆菌对幼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双歧杆菌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内毒素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诊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36例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治疗的分析.结果儿童AP的病因:胆结石5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病变2例,胰头占位性病变1例,胰管多发性结石1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AP 1例,恶性淋巴瘤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中并发AP 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可能诱发因素:病前进食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4例,有家族史1例,无明显诱因12例.临床分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3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3例.转归: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儿童AP的病因以胆道疾病和特发性为主,胰腺病变一般较轻,预后良好.B超、CT和ERCP、MRCP检查对于发现病因和临床分型至关重要.对儿童AP尚需制订合理的诊疗常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红斑肢痛症(erythromelalgia,EM)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整理分析1例克罗恩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的13岁女童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内镜检查结果、SCN9A基因分析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伴腹泻,双下肢端皮肤肿胀呈暗红色,肤温高并伴烧灼样疼痛。内镜检查见结肠呈多发性溃疡和息肉样隆起,病理检查提示为结肠黏膜局部脓肿形成。基因分析排除SCN9A基因突变。经口服泼尼松和美沙拉嗪,并联合双嘧达莫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渐获缓解。结论克罗恩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因素、血小板增多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应用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并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吗丁啉混悬液对小儿厌食症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病例选用27例厌食症患儿,具备中度或以上厌食、不思饮食症状,年龄2.5~13岁,平均5.7岁,病程1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22.7个月.所有患儿给予吗丁啉混悬液0.3mg/kg/dose,用法为每日3次,总疗程3周.观察用药前、服药后有关厌食、早饱、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超声扫描服用吗丁啉混悬液前后的胃内液体排空状况(以单切面胃窦前后径与1/2左右径之和,代替多个切面胃窦容积D),所有病例同时测定血H.Pylori-IgG 、胃泌素、胃动素.结果随着吗丁啉治疗时间的延长,厌食症患儿厌食、腹胀、早饱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积分改善率明显提高,3周总疗程的有效率分别高达85.19%和80.95%.B型超声显示D空腹时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D餐后、D15min、D30min、D60min在服用吗丁啉治疗后切面胃窦容积较治疗前减小,说明吗丁啉有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作用,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明显疗效.结论吗丁啉混悬液作为胃动力药可用于治疗儿童胃肠道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的厌食症.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小儿内镜被儿科医生逐步推广应用,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提供了快捷明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我们通过对本院1999~2004年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91例患儿的病理组织学分析,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