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缺氧对滋养细胞小凹蛋白-1(Cav-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oCl_2诱导滋养细胞株HPT-8化学缺氧,根据CoCl_2浓度的不同将HPT-8分为4个组以建立不同类别的缺氧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v-1和e N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情况下滋养细胞内有Cav-1的表达,缺氧诱导滋养细胞Cav-1表达明显增高,而e NOS表达和NO分泌下降,且缺氧程度越重趋势越明显。结论缺氧诱导滋养细胞Cav-1增加,Cav-1通过负向调控e NOS及NO表达,导致NO合成减少,血管阻力持续增加,导致了子痫前期(PE)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妊娠并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10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55例(GIGT组),GDM孕妇55例(GDM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产检的正常健康的早期妊娠孕妇50例为对照组(CON组).观察妊娠全过程,三组孕妇均在孕早期(12周)、孕中期(20周)、孕晚期(36周)三个时点上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指标,在妊娠24周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指标并比较.[结果]三组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低于同期CON组、GIGT组(P<0.05),但GIGT组孕早期、孕中期的FT4值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晚期FT4显著低于健康CON组(P<0.05);GIGT组与GDM组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CON组,且GDM组的TGAb、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GIGT组(P<0.05).[结论]对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孕妇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作出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手段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及相关分子在持续肺动脉高压(PPH)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在P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只Sprague-Dawley(SD)孕鼠,孕第19天时随机分为PPH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PPH组孕鼠置于12%氧浓度的缺氧箱中并腹腔内注射吲哚美辛0.5 mg/kg,2次/天,连续3天,建立胎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孕鼠暴露在空气中并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孕鼠均于孕第22天行剖宫产,对照组、PPH组分别获取新生大鼠26、28只,两组各随机抽取15只仔鼠用于后续实验。采用RT-PCR技术检测新生大鼠肺组织CaSR mRNA及Ⅱ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新生大鼠肺组织CaSR蛋白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H组新生大鼠肺组织中CaSR mRNA[(0.592±0.052)比(0.408±0.017)]及蛋白表达[(0.717±0.027)比(0.445±0.011)]升高,NO含量[(1.50±0.20)μmol/g比(0.37±0.16)μmol/g]升高,11β-HSD2 mRNA[(0.413±0.073)比(0.978±0.079)]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R及相关分子在新生大鼠PPH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 II 型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及相关信号分子在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只Sprague-Dawley大鼠在孕第19天随机分为PPH组和对照组,每组 3 只,其中 PPH 组置于 12% 的氧浓度中及腹腔内注射吲哚美辛 0.5 mg/kg,每日两次,连续 3 d,建立胎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暴露在空气中并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和 PPH 组于孕第 22 天剖腹分别获取新生大鼠 28 只、31 只,两组分别随机处死 15 只新生大鼠。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 11β-HSD2 在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ELISA 检测 PPH 大鼠血清中皮质醇及肺组织中前列环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浓度。结果 11β-HSD2 在对照组及 PPH 组大鼠肺组织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PH 组肺组织中 11β-HSD2 及前列环素的表达降低(PP结论 11β-HSD2 及相关信号分子在新生大鼠 PPH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Th17)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集2016年在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标本6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MP组)30例(MP组),重度子痫前期(SP组)30例(S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正常剖宫产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以及Treg和Th17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结果 MP组和SP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SP组低于MP组(P0.05),而Th17细胞结果与之相反,MP组和SP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SP组高于MP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P组和SP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面表达PD-1百分比明显上调(P0.05),且SP组高于MP组(P0.05)。但是MP组和SP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面表达PD-1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且SP组低于MP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失衡,PD-1通过调控Treg/Th17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颧部及颊部皮肤病变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患者皮肤病变切除后,于颧部或颊部邻近部位设计并切取改良菱形皮瓣,予以旋转推进修复。结果: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颧颊部皮肤缺损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80岁。病变包括色素痣6例,疣状增生物4例,脂溢性角化病3例,鲍温病2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12例随访2~12个月,皮肤病变均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厚薄适中,切口瘢痕不显。结论: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颧颊部皮肤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孕妇196例,分别按照PP(<55mmHg与≥55mmHg)和PPI(<0.36与≥0.36)进行分组,分析不同PP和PPI分组时的患病率以及PE、PP与PPI的相关性.结果:PP≥55 mmHg组和PPI≥0.36组PE的患病率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AP、PP、PPI、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与PE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PP、PPI与PE明显相关,提示PP、PPI可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眉间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共收治5例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8~61岁。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为0.9 cm×0.8 cm~2.0 cm×1.8 cm。根据缺损修复的需要,于眉间区域设计并切取斧形皮瓣,根据血供情况,皮瓣蒂部宽度与斧刃长的比例为1∶3~1∶2,将内眦动脉于内眦角处的穿支血管包含在蒂部时,蒂宽可进一步缩窄。旋转推进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本组5例眉间斧形皮瓣均顺利成活,修复内眦部皮肤缺损3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2;修复内眦旁鼻根部皮肤缺损2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3。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4.0 cm×2.0 cm。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短期内两眉间距均有一定缩窄。随访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切口瘢痕纤细、平坦,对于修复内眦部病例,皮瓣的上睑部分略厚,其余病例皮瓣厚薄适中。两眉间距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皮肤逐步松弛而获得较大改善,所有患者皮肤肿瘤均无复发。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均很满意。结论眉间斧形皮瓣的质地、色泽和厚度与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较为接近,血供可靠,简单易行,是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