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小儿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兼用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 方法 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 (17-氨基酸 )、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可兼用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 ,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的45% ,总热量247kJ(60kcal)/100ml,用量按小儿液体生理日需量公式计算。研究其理化性状和稳定性 ,并对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各10例临床应用1周 ,观察副作用和血浆蛋白变化。结果 该全合一液在22℃室温下放置24h无理化性状变化。临床应用并发轻度静脉炎2例 (2/30) ,血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1例 (1/30) ,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白蛋白明显增高 (P<0.05)。结论 本配方全合一肠外营养液计算简便 ,使用安全 ,可用于各年龄组小儿短期全肠外或部分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治疗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10例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行TACE,栓塞剂为40%碘油(或超液化碘油)0:5-0.6ml/kg、阿霉素10-15mg/m∧2(体表面积)和明胶海绵,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TACE后有发热,但无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改变,肿瘤缩小,手术时出血较少,易完整切除。治疗后有“降期”现象,有5例因肿瘤彻底坏死而术后不能确定组织类型。结论 TACE的优点是化疗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肿瘤坏死较彻底,可将术前治疗时间缩短为2周,可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单独应用或与全身用药并用于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治疗。缺点与静脉用药术前化疗相似,有“降期”现象,且因肿瘤彻底坏死而组织分型困难。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有助于在TACE前确定肿瘤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3.
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物敏感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90例术前尿培养为阴性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盂积水患儿,在术后7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前)作尿液培养,阳性者再作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1例尿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7%(121/190)。位于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肠球菌(28.9%)、大肠埃希菌(18.2%)和葡萄球菌(14.9%)。大肠埃希杆菌产酶率为36.4%(8/22),肺炎克雷伯杆菌产酶率为36.4%(4/11)。药敏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ESBLs阳性者只对头孢霉素类的头孢替坦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肠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高度耐药,只对呋喃妥因、力奈唑烷和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四环素、氨基糖甙类也不敏感,只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热淋清颗粒口服2周后再次尿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谱有其本身的特点。各种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热淋清颗粒治疗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的可行性。方法 :对 15例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用碘油、阿霉素和明胶海绵 TACE,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本组患儿 TACE后均有发热 (38℃~ 39℃ ) ,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35 .6% ,有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手术完整切除 10例 ,术后已达 2年的 8例中无瘤生存 6例。结论 :TACE可作为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一种术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浆膜由间皮细胞组成,在受损伤或炎疵刺激时,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原随血浆渗出,变为纤维蛋白,在局部凝固形成假膜,造成浆膜而粘着。这种粘着在术后12~48小时达到高峰。根据上述机理,作者针对抑制炎症反应或(和)纤维组织形成,改善血液循环,纠正局部缺血;促进局部的纤维蛋白溶解三个环节,应用160只大  相似文献   
6.
小儿周围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上儿周转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的配方、配制方法和稳定性。方法 每100mlTNA按如下配制:①10%葡萄糖42ml,50%葡萄糖10ml,10%氯化钠1.8ml,10%氯化钾1.5ml;②7%凡命(17-氨基酸)30ml备用;③20%脂肪乳剂13ml,维他利匹特ml,水乐维池1ml,混合备用。配制时按①②③的顺序将3组液体混合,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或无菌玻璃瓶内,置4℃冰箱备  相似文献   
7.
小儿巨大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栓塞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例小儿(1 ̄5岁)巨大肾母细胞瘤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术前栓塞化疗,肿瘤下界均超过髂前上棘水平,内界超过腹中线,1例并伴广泛肺转移,本文介绍肾母细胞瘤栓塞化疗的指征和方法。栓塞化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副作用少,效果明显,可将术前化疗时间缩短至2周左右,手术时出血少,易完整切除,但可出现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相似文献   
8.
Brisson术矫治小儿隐匿阴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隐匿阴茎的病因、病理改变、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平均年龄4岁8个月的隐匿阴茎患儿采用Brisson矫治术。患儿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指压阴茎皮肤可显露发育正常的阴茎体,有包茎和阴茎皮肤发育不良,其中合并肥胖8例。结果患儿术后阴茎显露良好,疲软时阴茎显露长度平均(3.56±0.49)cm。术后发生轻度包皮水肿16例,7~10d恢复。家长和患儿对效果满意。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阴茎发育好。结论阴茎肉膜发育异常,束缚阴茎外伸是小儿隐匿阴茎的主要病理改变。早期手术治疗能改善外观和解决包皮阴茎头炎及反复尿路感染等临床症状,避免对患儿及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损害。Brisson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顺铂(DDP)腹腔热灌注化疗(CHIP)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15只,平均分为3组。组A(CHIP组)用DDP200mg/m^2溶于41-42℃生理盐水1000ml,腹腔循环灌注60min。组B(腹腔化疗组)用DDP90mg/m^2溶于41-42℃生理盐水200ml,一次性腹腔注入。组C( 静脉用药组)用DDP90mg/m^2静脉注射。液相色谱分析24h内腹腔液和血浆DDP浓度变化。结果:组A之腹腔DDP峰值浓度和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血浆峰值和AUC之10倍和2.9倍。组A与组C相比,腹腔液峰值和AUC分别为10.4倍和7.8倍,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血浆峰值较低(P<0.05),而AUC较高(P>0.05)。组A与组B比较,后者腹腔液峰值更高(P<0.05),但AUC较低(P>0.05)。结论:CHIP腹腔DDP浓度高,血浆峰值较低,以及高温作用,有利于化疗药物在局部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减少肾毒性和全身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年龄1天至3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疗效。57例中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占14.0%;病种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0例次,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6例次,环状胰腺6例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次,其中6例(11.5%)有2种原因的梗阻、手术方式按病理改变而定,包括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40例次,隔膜切除、十指肠成形12例次,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2例次,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9例次。有6例术中将鼻胃管插入至空肠作为“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并加作腹壁筋层减张缝合。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腹壁切口裂开6例,十二指肠梗阻4例(吻合狭窄3例,漏诊隔膜1例),肺炎3例。“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加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术6例术后无并发症。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7.0%(4/57例)。提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和环状胰腺,部分病例有2种原因,主要手术并发症是腹壁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狭窄。“经吻合口的十二指肠支架管”可避免隔膜被遗漏和吻合口狭窄,腹壁筋膜层减张缝合可避免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