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舒胆合剂防治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阻塞性黄疸(OJ)时舒胆合剂的抗内毒素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3组,每组10只,分别用2mL舒胆合剂、乳果糖液(每100mL含乳果糖67g)、生理盐水灌胃,连用9d。假手术组10只,用2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内毒素、血和肾组织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舒胆合剂组与乳果糖组血内毒素、血和肾组织ET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N0、NOS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肾皮质血流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结论 在OJ时,中药舒胆合剂有抗内毒素作用,并通过减少体内内毒素水平来降低体内ET水平,升高N0水平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是一个新兴的微创技术,即经身体的自然孔道置入软性内镜,通过其切口经内镜潜道置入操作器材进行消化道壁外的手术。这项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微创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早期门静脉高压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胆管结扎组(B)与假手术组(A),分别于术后3、7、14d比较两组的游离门静脉压力(FPP)、血浆和肝组织内皮素(ET)浓度。结果胆总管结扎7d后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胆总管结扎后各时段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压力与血浆ET、肝组织ET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早期即有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它可能是体内ET水平升高致肝窦阻力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时对HRV的影响。方法 21例胆囊切除术病人按术前心电图诊断分为心动过缓组和非心动过缓组,心动过缓病人麻醉诱导前加用阿托品0.5mg,术中监测HRV和心率。结果 两组病人胆囊切除中低频率/高频率(LF/HF)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心动过缓组诱导后HF无明显变化,胆囊切除中显著降低(P<0.01);非心动过缓组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心动过缓者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可阻止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但并不能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儿童肝移植术后供体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供体的生活质量情况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的86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供体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所有纳入供体为不带肝中静脉的左半肝或左外叶切除者,且无重大并发症,能够较好应用汉语沟通者.将调查结果与普通人群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共发放符合调查要求的问卷80例,有效回收问卷71例(88.7%).男24例,女47例,平均年龄(29.4±8.0)岁.胆道闭锁患儿供体35例,代谢性肝病患儿供体15例,原发性肝硬化患儿供体11例,肝肿瘤及其他疾病患儿供体10例.移植供体主要为受体父母.总体上,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在各维度与普通人群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胆道闭锁患儿供体在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优于非胆道闭锁患儿供体(P=0.029);全自费医疗患儿供体在总体健康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具有医疗保险患儿的供体(P=0.033);供体手术2年后在生理功能(P=0.038)及躯体疼痛(P=0.040)维度得分较术后2年内明显增高;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生活质量8个维度综合为1个维度,结果提示术后时间是影响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P=0.037).结论 儿童肝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状况良好,术后时间、受体原发病和受体医疗形式是影响供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诊治胰腺囊性肿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李可为施维锦胰腺囊性肿块包括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及胰腺恶性肿瘤退行性变形成的囊性肿瘤,临床上以假性囊肿最多见,约占胰腺病变的7%。我院1993年~1998年共收治胰腺囊性肿块病例26例,其中假性囊肿15例,占58%。...  相似文献   
7.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一经诊断明确,往往积极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口术。但当发病时间比较长或并发症严重时,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有报道胆囊造口术后病死率高达6%~20%[1],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0岁,因"扪及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9个月余"于2009年12月10日入院.体检:患者站立时,左下腹内环口上方两指处可见一个大小约5 cm×6 cm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局部皮肤外观皮温正常,触诊无压痛,无波动感,肿块不进入阴囊,推之可回纳,平卧后肿块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和文献已报道的30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片和CT可作为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17例(中转手术3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32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中28例与EST或预切开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和皮下气肿为主;手术治疗18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3例,治愈14例,死亡4例。非手术17例,中转手术3例治愈14例,死亡1例,总治愈成功率84.6%。结论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主要与EST和预切开等操作有关。诊断较困难,皮下气肿和平片/CT上出现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气积液可确立诊断。有较重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同时CT上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液多者应选择早期手术,否则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