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原癌基因(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缺血15min,不灌注;Ⅱ组,缺血15min,再灌注15min;Ⅲ组,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术后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及对照区(非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进行c-fos,PCNA,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c-fos、PCNA、Bax和Bcl-2均有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区均高于对照区(P〈0.01或〈0.05);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区c-fos、Bax和Bcl-2阳性率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且Ⅲ组高于Ⅱ组(P〈0.01),PCNA阳性率Ⅲ组高于Ⅰ组(P〈0.01)。3组缺血-再灌注区Bax/Bcl-2比值均较对照区增高。结论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增加与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细胞促凋亡/抗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激活,存在着与增殖基因共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c-fos原癌基因属瞬息基因,是病毒癌基因v-fos的细胞同源物,其编码的产物位于核内并且有转录因子的特异结构,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目前,因局部或全心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心肌细胞c-fos基因的一过性表达,其表达对于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和缺血区血管生长的基因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使c-fos原癌基因与心肌缺血再灌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5月15日~17日,为认真贯彻落实武警部队首长关于疗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疗养工作在武警部队建设中保健康、保战斗力、保和谐、保稳定的作用,总部后勤部政治部、卫生部在杭州联合召开了武警部队疗养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人才、技术”等长期制约疗养业务建设的“瓶颈”问题进行了研讨,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疗养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4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本病的X线特点及其病理基础。通过研究证明了该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并总结了早期先髋的临床及X线表现,对该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侧无铆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右、左房室瓣功能。各观察时间点肉眼见所有封堵器表面光滑均覆有薄层的新生内膜。3个月后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置入部位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6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HE染色显示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自制的ASD封堵器将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综合征。临床上以白细胞及中性成熟粒细胞持续增多、脾大为主要特征,极易误诊。现将误诊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72岁,脾肿大伴白细胞及中性成熟粒细胞增多5年,曾2次住院,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LR),抗感染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84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双盘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4年 7月间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盘状封堵器治疗的 2 8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30例 ,女 15 6例 ,年龄 2~ 6 5岁 ,平均 (16 .7±8.9)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8mm ,平均 (5 .0 7± 1.89)mm。应用 7F~ 12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 3~ 5mg kg,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  2 86例中 ,2 77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6 .8%。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7mm ,平均 (4 .96± 1.81)mm。造影测量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2mm ,平均 (4 .4 8± 2 .13)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 4~ 2 4mm ,平均 (7.0 8± 2 .5 5 )mm。未成功的 9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 ,4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1例因术中出现低血压而放弃封堵治疗。另 1例囊袋型室缺 ,放置封堵器后即刻出现少量右房室瓣返流 ,右心室与肺动脉间存在 2 0mmHg的收缩期压力阶差 ,术后第 2天复查显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望眼欲穿、有人有眼无珠、有人眉开眼笑……由此可见,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人类的内心情感,可对于它的结构,很多人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近这扇心灵之窗,你将大开眼界。 眼睛由眼球和眼附器两部分组成。眼睛的大部分位于眼眶内,其功能是接受光线的刺激,然后将感受到的光波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入大脑产生视觉。眼附器位于眼球周围,对眼球有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刺法灸法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法灸法学》是以阐述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介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针灸专业的主干与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熟悉和了解古今各种针灸方法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