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华医院1997年12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在做尿道成形手术中单纯应用胃管作尿道支撑引流管1176例,年龄6个月-20岁。未进行膀胱造瘘等尿液改道引流方法。结果 术后因发生尿瘘而需再次尿道成形术的113例(9.6%),尿道狭窄需再次手术成形的8例(0.7%),尿道裂开需尿道再成形的5例(0.4%)。结论 在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中单纯用胃管兼作尿道支撑管和引流管引流尿液是充分有效的,无须另行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2.
106例新生儿便血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联体畸形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4例联体儿分离术的经验,对联体儿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82~2001年,我院小儿外科共收治的4例先天性联体儿外科分离手术的临床资料,着重在手术时机、产前诊断、合并畸形、分离技术、术后监护、随访等方面。结果 4例联体儿畸形,其中胸部-脐联合畸形3例,坐骨联体1例,男性1例,余均为女性。均不同程度合并先天性心脏缺损,坐骨联体儿合并严重大血管畸形,泄殖腔畸形及Pieer-Robin综合征。2例产前超声检查获得诊断。2例紧急分离术时间为出生后7d内,存活1名。另2例延迟分离手术时间>1个月,均存活。随访存活的5名患儿,1982年分离的剑突-脐联体儿其中1名于术后4年“肺炎”死亡。另1名已20岁,健在。另一对胸部-脐联体儿术后1年发育良好。1例坐骨联体儿1名死亡,1名失随访。结论 手术时机与分离方式必需依据每一对联体儿局部环境及器官结构而定。紧急分离术存活率低,能延迟行分离术则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儿童嗜铬细胞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特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2000-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嗜铬细胞瘤病例,均为男性,年龄9~12岁。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外3例,异时再发者2例,有家族史1例。结果经妥善围手术期处理,顺利切除肿瘤,术后血压全部降至正常。结论儿童肾上腺外、双侧肾上腺.多发及再发的嗜铬细胞瘤发生率高于成人,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十二指肠孔头插管进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我国小儿胰胆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分析41例接受ERCP检查的患儿B超,CT,ERCP和MRCP的检查结果和ERCP的并发症,并和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显示36例胆总管扩张,3例胆总管结石,1例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胰管扩张,1例阴性;MRCP检查23例,胆管扩张20例,胆总管结石2例,阴性1例,ER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7.4%,MR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6%,94.8%,3例发生ERCP后并发症,主要是胰腺炎,发生率为4.6%,结论:ERCP和MRCP对小儿胰胆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明确诊断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16例胰腺囊肿患儿,12例有腹部外伤史,3例有腹痛等炎症表现,1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反复腹痛.B超或CT证实胰腺有囊肿样改变.11例行囊肿外引流术,4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因病理证实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而行囊肿和脾切除以及脾自体移植术.结果16例胰腺囊肿中,治愈15例,1例因合并伤死亡.无胰瘘发生,B超或CT随访无囊肿或肿瘤复发.结论腹部外伤是胰腺囊肿形成的最主要原因;B超和CT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囊肿外引流术可作为早期控制症状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部分新生儿肛周感染(红臀、会阴部湿疹、肛周脓肿等)未引起家长重视,以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并发肛瘘。从1988年至1995年5月本院共收治肛瘘35例,出生后2月内2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临床资料 起于新生儿期肛周皮损或感染者共25例,男婴7例,女婴18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21例;出生体重<2500g5例,≥2500g20例(最低为1700g,最高为3600g);肛周皮损或感染在出生1  相似文献   
8.
儿童肠造口术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肠造口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膜出血及切口感染、裂开。近年来我们改良了腹壁切口 ,造口缘采用橡皮套环扎术。取得满意效果。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8例患儿 ,15例为新生儿 ,3例为儿童。 11例为中高位先天性无肛 ,4例为先天性巨结肠症 ,2例为骶尾部恶性肿瘤 ,1例NEC。二、材料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儿重包皮环扎切除专利器械[1] ,以及安全套 ,橡皮手套手指部分。三、方法14例结肠造口 ,3例小肠造口 ,1例盲肠造口。 15例新生儿病例中 ,10例腹部皮肤采取剑突与脐孔中点偏右倒V字切口 (图 1) ,游离皮瓣 ,在倒V字底部横型…  相似文献   
9.
135例小儿腹腔细菌感染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腹腔感染的细菌感染谱和治疗结果。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判断细菌耐药性,评价预后。结果:共分离得到致病菌158株,儿童腹腔感染以G菌为主,出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ASBLs)阳性菌,常用抗生素均出现耐药菌株。手术治疗仍是有效手段。结论:儿童腹腔感染的治疗需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共同进行。抗生素治疗需注意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核素淋巴显像在诊断儿童乳糜胸腹水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在诊断儿童乳糜胸腹水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乳糜胸腹水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核素淋巴显像,4例行CT成像,胸腹部X线检查42例次。根据图像报告进行比较。结果6例核素淋巴显像中5例呈阳性,确诊为乳糜胸腹水,并能提示大致漏出部位。1例阴性。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在婴儿及儿童诊断乳糜胸腹水中具有定性及大致定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