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 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AS组 ) ,分别于实验的第 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 :随时间延长 ,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 ,晚期则明显缩小。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 (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 (EELA)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IELA和EELA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家兔AS病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且在斑块形成时伴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的同时扩张 ,管腔狭窄与否主要与IELA和EELA相关。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甘氨酸对脂多糖和缺氧诱导鼠坏死性肠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甘氨酸对抗内毒素和缺氧所诱导鼠坏死性肠炎(NEC)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给予麻醉和机械通气。试验组20只经静脉给予甘氨酸,5min后给脂多糖,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甘氨酸。所有大鼠90min后吸入浓度从21%降至5%的氧,继续机械通气至鼠死亡或存活180min,采血样和小肠标本进行检查。用ELISA法测血清TNF-α,硝酸还原酶法测NO,肠组织作病理检查并进行NEC分度。结果:两组的存活时间为甘氨酸组(159.25±22.78)min与对照组(138.75±19.05)min,差异显著(P<0.01)。甘氨酸组小肠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血清TNF-α的含量水平甘氨酸组为(120.74±47.2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23±90.35)ng/L(P<0.01)。血清NO的含量水平甘氨酸组为(152.96±65.5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9±104.11)μmol/L(P<0.05)。结论:甘氨酸能降低脂多糖和缺氧诱导的NEC鼠血清TNF-α和过量的NO的含量水平,减轻肠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CBA/Jand DBA/2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bred mouse strains.DBA/2 male mated CBA/J female (CBA/J× DBA/2 mating combination) ischaracterized by abortion- prone.Therefore,it is capable of serving as a model of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However,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implantedembryo is killed is still unknown,though 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fetaltrophoblast cells,which form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mbryo and maternaltissues,are damaged or killed.Previous study sh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新生大鼠高氧损伤肺组织EGFR及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胎龄21 d剖宫产出生的新生Sprague dawley (SD)大鼠持续吸入95%的O2制作未成熟肺高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高氧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和高氧生理盐水(NS)组,另设空气NS对照组;所有组按给药(或NS)时间分为3个亚组,即:a亚组(1-3 d)、b亚组(4-6 d)、c亚组(1-6 d);各亚组均于生后3、7、14 d分批处死取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肺组织EGF-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EGF-mRNA的表达。结果: EGF mRNA的表达随着日龄增加而递增,生后7、14 d高氧组EGF-R及EGF mRNA的表达高于空气对照组,14 d EGFa和c亚组EGF-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高氧NS组(P<0.05),14 d时EGF组内源性EGF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早期应用EGF可促进肺泡上皮细胞EGF-R的表达,改善高氧所致肺发育受阻,对未成熟肺高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7日龄SD大鼠制作HIBD的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VEGF的表达,治疗组VEGF的表达从缺氧后第1天开始增加,到第3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治疗组的微血管数目在缺氧缺血后第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还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aFGF使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促进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早期应用外源性aFGF对于HIBD新生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内毒素和缺氧诱导的坏死性肠炎(NEC)鼠血清炎性因子IL-1与IL-6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甘氨酸 LPS组和NS LPS对照组。甘氨酸组大鼠静脉给予甘氨酸1 g/kg,5min后给予内毒素2 mg/kg,NS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甘氨酸,内毒素剂量同前。所有大鼠注射LPS 90min后氧吸入浓度从21%降至5%,继续机械通气至鼠死亡或存活180 min,实验结束时采血样和小肠标本。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与IL-6的含量,肠组织做病理检查并进行NEC分度。结果甘氨酸组的存活时间(159.25±22.78)min长于NS对照组(138.75±19.05)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甘氨酸组小肠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明显低对照组(P<0.01)。甘氨酸组血清IL-1的含量为(149.1±76.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72.1±505.6)ng/L(P<0.01);血清IL-6的含量为(204.8±163.5)ng/L,亦显著低于对照组(585.8±574.5)ng/L(P<0.01)。结论甘氨酸可降低内毒素和缺氧诱导的坏死性肠炎(NEC)鼠血清IL-1和IL-6含量水平,减轻肠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影响,将6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和第12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家兔各5-8只并取胸主动脉。在上述动脉条的头、中、尾部各截取约0.5cm长的组织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相关形态学参数。余下的动脉条用苏丹Ⅳ染色,作大体形态观察。结果发现,随时间延长,动脉粥样硬化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P<0.05),且斑块多分布于头段,而中段、尾段依次减少。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晚期则明显缩小(P<0.05)。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组斑块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均小于同期动脉粥样硬化组,而管腔面积则大于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提示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可通过抑制负性血管重塑及促进正性血管重塑的作用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将 5 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颗粒兔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动物喂饲含胆固醇 (每只 1.5g d)颗粒兔饲料。分别于实验的第 0、4、8、12周末每组处死兔各 5~ 8只 ,取主动脉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及定量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大体标本及显微标本定性观察均发现 ,随时间延长 ,动脉粥样硬化组兔主动脉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厚度增加。显微图象定量测量的结果与定性观察结果一致 ,12周末时 ,斑块平均厚度为 5 .78± 3.75 μm ,明显大于 4周末的 1.2 8± 0 .86 μm ,两者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斑块最大厚度可达 2 6 .16 μm。残存管腔面积呈现逐渐狭窄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正常兔主动脉组织中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阳性 ,且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逐渐增强 ,阳性区域的面积也逐渐增大。此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常需要采取机械通气、高浓度氧气吸人等治疗方法来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长时间吸入高氧会对肺组织产生损伤,导致诸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 splasia,BPD)等慢性肺病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肺的生长发育功能成熟起重要作用。本课题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肺发育角度探究腹腔应用EGF对新生未成熟大鼠高氧肺损伤形态学改变和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BA/J×DBA/2小鼠配对组合作为反复自然流产模型的生殖力特点,及其与母胎交界CD80表达间的关系,并研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ymphocyte immunotherapy,LIT)对CD8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CBA/J×DBA/2小鼠的生殖力特点进行为期120d的观察,并与生殖力正常的4种对照组进行比较。另计算15对CBA/J×DBA/2小鼠孕13d的胚胎吸收率,并用CD80-FITC和CD45-PE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细胞在母胎交界面的构成比。为了明确CD80~+细胞的身份,检测了CD3、DX5(NK细胞)和MHC-Ⅱ在CD80细胞群中的表达水平。此外,检测LIT组与未治疗组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率和CD80细胞的阳性率。结果:CBA/J×DBA/2小鼠的流产特点是为孕10d左右的反复流产。CBA/J×DBA/2小鼠孕13d的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BALB/c×DBA/2小鼠(30.8%±16.6%vs.7.7%±6.7%,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