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布洛芬与安乃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双盲双模拟,单剂量,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210例6月到12周岁发热儿童被随机分入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治疗组,观察其退热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安乃近组相比,布洛芬组的总体疗效好(99.3%),退热起效时间早,退热持续时间长,P值均小于0.05。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混悬剂用于儿童发热安全高效,应为儿科急诊临床应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严建江 《广州医药》2010,41(4):35-37
危重患者院外安全转运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各级医院水平,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使危重患者得到最佳的专业化救治,对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救治危重患者提供可靠保证。我院是急救网络中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之一,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建立B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129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病毒分离及B型流感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咽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3.9%,B型流感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8.5%,两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型流感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灵敏度为36.36%,特异度为79.72%,符合率为89.15%.结论 本试剂盒能鉴定流感型别,操作简便快速,若能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对流感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危重患者专业转运组成立前后 3年危重患儿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专业转运组成立后 3年 ,死亡率较前 3年下降 ,尤以途中死亡下降明显 ,从 5 4 .2 %下降到 37.2 %。死亡分析 ,可避免死因中以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重儿死亡减少明显 (达 5 4 .9%)。疾病分类中不可避免死因如肿瘤、先天畸形、包括部分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在开通专业转运后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小儿肺炎治疗及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肺炎伴SIR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富露施(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口服或胃管注入,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复方甘草合剂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天查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LT、AST和CR的浓度,并观察肺炎相关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疗整体有效率为75.6%,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临床分期Ⅰ期、Ⅱ期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同,Ⅲ期、Ⅳ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Ⅴ期两组患儿均疗效欠佳,死亡率均为100%;两组治疗后血ALT、CR、IL-6、TN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早期使用NAC可降低炎症反应对各器官的损伤,改善肝肾功能,缩短肺炎病程和提高治愈率;NAC可能通过调控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干预肺炎患儿SIRS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进展,减少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应用呼吸机致严重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10120)严建江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普遍建立,呼吸机应用增多,导致氧中毒的病例也随之增加,其中尤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常见。现将我院NICU使用呼吸机致严重...  相似文献   
7.
8.
改进气道管理策略对危重患儿院间转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气道管理策略对于危重患儿院间转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实施危重患儿院间转运中,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50例患儿采取改进的气道管理策略,并记录其转运前后的危重评分;50例患儿采用常规的气道管理策略,记录其转运前后的危重评分作为对照组数据。结果:共96例成功转运,其中实验组49例,对照组47例,无一例途中死亡。转运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评分分别为61.6±13.4和58.3±9.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运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评分分别为58.3±10.8和69.0±17.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转运后与转运前的评分差值分别为-11.2±19.1和11.4±18.8,实验组的病例在转运后的危重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上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气道管理策略,可提高危重病人院间转运的质量,减少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但对疾病的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危重儿童评分法探讨持续小剂量速尿在院间转运脑炎儿童中的作用。方法:统计153例院间转运脑炎儿童,98例途中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干预治疗为治疗组,55例未采用该干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作转运前、后危重评分比较,以及两组途中病死率比较,治疗前、后血Na^+、K^+测定。结果:对照组转运后极危重儿(评分〈70分)例数较转运前增加(P〈0.05),而该治疗组转运后极危重儿例数较转运前无明显增加(P〉0.05),前者途中病死率为3.6%(2例死亡),后者病死率为0,治疗前、后血Na^+、K^+无改变(P〉0.05)。结论:采用持续小剂量速尿维持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脑炎儿童转运后极危重儿比例增加的风险,降低途中病死率.不引起电解质失调,对提高脑炎儿童转运成功率,确保转运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肌松剂阻断破伤风类毒素引起的肌肉痉挛,防止窒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方法采用呼吸支持下应用肌松剂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结果实验组7例全部治愈出院,对照组的死亡率为76 47%,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呼吸支持下应用肌松剂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可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