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尽管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发展,患者预后仍然很差。隐丹参酮(CPT)是从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活性的单体,已被证实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有抗癌作用,但其对胰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CPT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相关的临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和SW1990细胞为研究对象,用3个浓度(10、20、40 μmol/L)的CPT处理该两种胰腺癌细胞不同时间(0、1、2、3 d)后,用CCK-8法检测CPT对细胞活力影响的浓度与时间效应;用以上3个浓度的CPT处理两种胰腺癌细胞24 h后,分别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的变化;用20 μmol/L CPT处理BxPC-3和SW1990细胞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yclin D1的表达。对照组细胞均只采用溶剂(DMSO)处理。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CPT处理后的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划痕愈合程度、相对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Akt、p-Akt、vimentin、E-cadherin、CDK4、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结论:CPT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kt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胰腺癌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及抑制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PT)对雨蛙素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的疗效及胰腺组织中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核转因子-kappa B(NF-κB)通路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处理组(高、低剂量组),每组5只,处理组分别予以5、10 mg/kg CPT预处理,采用雨蛙素(50μg/kg)联合LPS(20 mg/kg)造模;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变及p-STAT3表达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TAT3、NF-κB通路蛋白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炎细胞浸润明显(P<0.01),STAT3、p-STAT3、NF-κB p65、IL-6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处理组血清脂肪酶活性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炎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1),STAT3、p-STAT3、NF-κB p65、IL-1β、IL-6表达降低(P<0.01),IκBα表达升高(P<0.01)。结论CPT可缓解雨蛙素联合LPS诱导的小鼠SAP,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和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星  石昊 《现代免疫学》2020,40(2):142-146
为了探讨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表达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选取9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石蜡包埋样本的VCP表达水平,根据其表达水平将患者分成VCP高表达组(n=42)和VCP低表达组(n=4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安阿伯(Ann Arbor)分期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P高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显著低于VCP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Ann Arbor分期和VCP表达水平是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VCP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VCP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预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NF-κB/IL-6信号通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雨蛙素诱导的慢性胰腺炎(CP)小鼠模型胰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n=5)、雨蛙素组(雨蛙素诱导CP模型,n=5)和雷公藤甲素组(雨蛙素诱导+雷公藤甲素治疗,n=5)。6周后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对小鼠胰腺称重;苏木素-伊红染色、天狼猩红及马松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及胶原沉积;ELISA检测血清中IL-6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F-κB/p65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F-κB/p65、IL-6及α-SM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组间胰腺组织重量,IL-6水平,病理评分,天狼猩红染色、马松染色、α-SMA阳性信号、NF-κB/p65阳性信号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4.87、15.85、145.33、141.80、121.77、250.22、69.22,P值均<0.001)。与雨蛙素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胰腺重量明显增加,IL-6的表达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纤维化及胶原沉积明显减弱,α-SMA与NF-κB/p65表达量降低(P值均<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3组间NF-κB/p65、IL-6、α-SM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86、6.74、16.23,P值均<0.05),雷公藤甲素组胰腺组织NF-κB/p65、IL-6及α-SMA表达量明显低于雨蛙素组(P值均<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抑制NF-κB/p65及IL-6蛋白的表达,缓解雨蛙素诱导的CP小鼠模型的胰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55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miR-155的相对表达水平,根据miR-155的表达水平将所有患者分成miR-155高表达组(n=72)和miR-155低表达组(n=4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率,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miR-155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55高表达组患者结外侵犯比例显著高于miR-155低表达组(P<0.05);miR-155高表达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29.2%)及总体生存率(40.3%)均显著低于miR-155低表达组(81.3%和83.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miR-155表达水平是DLBCL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miR-155低表达组细胞划痕愈合速度(0.53±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1.0±0.03)(P<0.05),miR-155低表达组细胞在培养的3、4 d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01 vs 0.56±0.03;0.56±0.02 vs 0.76±0.02)(P<0.05)。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miR-155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新的和可靠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有106例,时间段为2016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其中对常规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实验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34%,常规组为79.25%,P 0.05;治疗前两组的LDQ评分、HA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以实验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P 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便于将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Plt)两种方法对临床输注效果的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深低温法与常温法保存血小板进行输注,应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深低温法输注plt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常温保存法,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保存P lt临床效果一致,深低温保存更适用于供者不足的边远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前庭系统突触传递机制及离子通道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揭示前庭功能障碍及药物治疗机制提供了新途径。由于前庭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症状的波动性以及自身代偿改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病情表现复杂多变,也为准确评估药物疗效带来困难。本文以前庭系统的神经药理学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治疗前庭功能障碍的药物,特别是神经递质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期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疗效观察和对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CRS患者,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克拉霉素治疗组和布地奈德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鼻窦CT评分;比较气道重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鼻部各症状VAS平均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 均<0.05);联合治疗组气道损伤程度较轻,基底膜增厚不明显,转化生长因子β1灰度值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均经过相关治疗得以转归。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克拉霉素能够显著改善CRS患者病况,减轻黏膜组织重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BX)联合金纳多注射液(GIS)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SD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DV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BX组(地塞米松联合BX)和GIS组(地塞米松联合BX和GI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听力恢复时间、耳鸣缓解时间、眩晕缓解时间。观察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共纳入90例SDV患者,GIS组和BX组分别为49例和41例。GIS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X组(P <0.05)。GIS组听力恢复时间、耳鸣缓解时间和眩晕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BX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GIS组水平均低于BX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