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斜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对大前庭水管(1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诊断价值,寻求对前庭水管扩大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对83例(166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HRCT横断位扫描,对原始数据行冠状位及斜矢状位的多平面重组,所得图像由2位影像学医师及1位耳科医师分别进行诊断,并比较作出诊断所需观察图像幅数。结果被三位医师诊断为LVA的耳数,轴位分别为23耳、20耳、21耳,冠状位分别为19耳、18耳、20耳,重组斜矢状位分别为27耳、27耳、27耳;轴位所需图像幅数平均为6幅。冠状位平均为9幅,斜矢状位为2幅。结论HRCT斜矢状位多平面重组为诊断LVA的最佳图像,所需图像幅数最少,诊断正确率高,可以提高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病因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Brai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on,BAEP)的特征。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检测确诊的儿童OSAHS患者87例,经声阻抗检查呈A型曲线,4~7岁,分别以11.1、33.1?Hz的不同刺激重复率进行BAEP测试,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对两种刺激重复率听觉阈值、潜伏期及波间期差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AHS轻度组:两种刺激重复率的 BAEP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为25dBnHL;中度组:刺激重复率33.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无异常,Ⅴ波听阈25dBnHL;刺激重复率11.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间期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28dBnHL;重度组:刺激重复率33.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各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35dBnHL;刺激重复率11.1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40dBnHL。重度OSAHS患者两种刺激重复率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差听阈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频短声刺激能较早反映OSAHS患儿脑干功能的改变;重度OSAHS患儿的BAEP测试结果异常,提示OSAHS对听阈及听觉脑干传导功能都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7例(14耳)听神经病患儿的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婴幼儿听神经病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5例(10耳)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筛查通过但对声音反应差患儿和2例(4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筛查40dB nHL未通过患儿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ABR、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声导抗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未引出;DPOAE正常;14耳ABR均未见分化的Ⅱ波及以后波形,仅1例1耳于90dB nHL见分化的Ⅰ波;听觉稳态诱发电位0.5~4kHz听闽介于65~90dBHL,表现为中至重度听力损失,与ABR听阅严重不符.结论 耳声发射正常伴异常的听觉稳态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其反应闽之间的严重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较为显著的听力学特点,可应用于婴幼儿听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雾化吸入治疗幼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探索幼儿期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诊断标准收集137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2~3岁幼儿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进行治疗。治疗前根据变应性鼻炎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组依次使用2.8%温盐水50 mL,0.5%甲硝唑注射液30 mL冲洗鼻腔。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经鼻雾化吸入,初始3 d每天2次,其后1周每天1次,后2周隔日1次。同时,根据年龄、体重每天口服氯雷他啶1次。对照组不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雾化吸入,余治疗方案同前。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鼻塞、喷嚏、流清涕、睡眠打鼾及睡眠质量等各项观察指标记分,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70%的患儿鼻塞、喷嚏及流清涕等症状于6次治疗后即出现明显减轻,伴睡眠打鼾患儿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夜间翻身次数减少;对照组56.7%的患儿以上症状改善;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7.7%,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137例患儿无1例发生毒副作用。结论鼻腔冲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雾化吸入治疗幼儿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无明显毒副作用且使用方便,可作为治疗幼儿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对半规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半规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怀疑上半规管裂缺的患者3例(6耳),突发性聋患者30例(6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0例(60耳)及同期进行体检无耳部疾患的患者20例(40耳)行HRCT扫描,对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观察正常耳各半规管的形态并与病变组相比较。结果:各半规管均表现为不同倾斜度的C形,正常耳上半规管全程斜矢状位表现为"∩",前端与前庭相通,后端与后半规管上半部形成总脚并与前庭相通;外半规管全程轴位呈""形,前后脚与前庭相通;后半规管全程斜矢状位表现为""形,下端与前庭相通,上端与上半规管形成总脚与前庭相通。半规管管腔平滑,骨质无缺损。发现上半规管裂1耳;突发性聋组前庭导水管与上半规管相通1耳,与后半规管相通2耳;感音神经性聋上半规管闭塞1耳,外半规管闭塞2耳,外半规管骨质不完整2耳,上半规管粗短2耳、外半规管与前庭融合4耳、后半规管短小2耳。结论:HRCT扫面多平面重组能全程观察各半规管,对诊断半规管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Brai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on,BAEP)的特征。方法对经多导睡眠检测确诊的儿童OSAHS患者87例,经声阻抗检查呈A型曲线,4~7岁,分别以11.13、3.1 Hz的不同刺激重复率进行BAEP测试,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对两种刺激重复率听觉阈值、潜伏期及波间期差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轻度组:两种刺激重复率的BAEP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为25 dBnHL;中度组:刺激重复率33.1 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无异常,Ⅴ波听阈25 dBnHL;刺激重复率11.1 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Ⅰ~Ⅴ波间期延长,Ⅲ~Ⅴ间期在正常范围,Ⅴ波听阈28 dBnHL;重度组:刺激重复率33.1 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各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35 dBnHL;刺激重复率11.1 Hz,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均延长,Ⅴ波听阈40 dBnHL。重度OSAHS患者两种刺激重复率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差听阈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短声刺激能较早反映OSAHS患儿脑干功能的改变;重度OSAHS患儿的BAEP测试结果异常,提示OSAHS对听阈及听觉脑干传导功能都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