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致聋的原因.为耳聋的早期发现提供信息。方法填写表格式病因调查表。并行必要的临床检查。结果在96名接受调查的聋儿中。耳聋发生于出生之前的占33%。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孕妇用药(占本期的23%)。遗传(22%)。先兆流产(19%).母体被感染(12%)。发生在出生时的为26%。其中产时乏氧致聋的占到本期的52%。早产和低体重分别占20%和12%。出生后致聋的比例为17%。其主要原因是药物中毒,占本期的69%,而其中最主要的致聋药物为庆大霉素。结论 婴儿神经性耳聋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出生前和出生时,主要原因是孕期保健和产程监护不利。禁止滥用耳毒性抗生素仍是预防后天性耳聋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对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分为经鼻胃管管饲生大黄组(A组,30例)、经鼻肠管管饲温开水组(B组,30例)与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组(C组,30例)。3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立即留置鼻胃管,禁食≥8 h,每8 h抽取胃内容物评估胃残留量,每日行胃液隐血试验检查,病人肠鸣音恢复并且无肠内营养禁忌证则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以10 kcal/(kg·d)开始,之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A组病人于入组后24 h内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胃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B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经鼻肠管给予温开水50 mL管饲,每8 h 1次,连续应用3~7 d;C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肠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比较3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胃残留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腹泻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胃肠营养开始时间、7 d内肠内营养总量、住ICU天数。结果3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第1天胃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胃残留量均少于A组、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呕吐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少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胃肠营养开始时间早于A组、B组,7 d肠内营养总量大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住ICU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治疗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器官功能的退化,成为了误吸的高危人群[1],重症误吸患者可引起致命性的呼吸道感染或气道堵塞,甚至因窒息而死亡,误吸对老年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9月至2009 年9月我院ICU对24例老年误吸患者采用早期气道开放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治疗后缺氧明显改善,避免了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并有良好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应用皮肤血毒丸(由广东国医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肝功能正常,近3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年龄小于18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体弱、不能随诊者、未能按时服药治疗,或兼用其他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排除。病例按抛硬币的方法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7岁,病程2…  相似文献   
5.
的探讨亚急性、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15例行PTCA术的冠状动脉闭塞病例(115支闭塞血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将病人分为二组:43例为亚急性闭塞组(1~30天)72例为慢性闭塞组(1~108个月),均按常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无创正压通气镇静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对133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各种原因导致不配合无创通气的情况下,静脉泵入丙泊酚进行无创通气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镇静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观察镇静后患者无创通气的效果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等。结果 133例患者中,112例无创通气效果良好,生命体征逐渐稳定;21例失败,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别为:镇静效果差,患者仍烦躁不安、通气效果差;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无改善;腹胀、呕吐、误吸、呼吸疲劳等。结论适度镇静可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和通气效果,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在ICU严密监测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们正在测试许多新的光敏剂和激光波长,用以改进光动力疗法提高特定肿瘤的吸收和/或蓄积量,减少全身中毒反应,增强激光对组织的穿透力。硷性蕊香红-123,是一种亲脂性的阳离子染料,主要在线粒体吸收。同样部分花青-540,也是一种亲脂性,带负电荷的杂环发色团,能与细胞原生质膜外层结合。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早期机械通气气道保护下床旁急诊胃镜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昏迷患者救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对1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昏迷患者实施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急诊胃镜引导下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曲张静脉套扎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4例直接行曲张静脉套扎立即止血,12例在胃镜引导下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多数患者在2~10d内获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床旁急诊胃镜治疗,对防止呼吸道误吸及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李炬  边秋华 《耳鼻咽喉》2000,7(5):263-266
对50例(94耳)缺铁性贫血(IDA)患儿治疗前后脑干听性反应(ABR)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IDA可造成听传导路的周围性损害,主要表现为ABR波形分化不良,反应阈值提高,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延长,少数患儿的Ⅰ-Ⅲ峰间期(IPL)达临界值,而Ⅲ-ⅤIPL无异常,经补铁治疗后,ABR各参数恢复正常,说明这种改变是可逆的。提示,对小儿IDA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迪维霜联合菲宁达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外用0.025%迪维霜及菲宁达;对照组50例,使用复方硫磺洗剂。两组共治疗12周。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56%(P〈0.05)。结论 迪维霜联合菲宁达治疗痤疮明显优于复方硫磺洗剂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