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侧病灶大小与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3月~2019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907例PTC,通过PSM分析匹配前后右侧病灶大小与LN-prRLN 转移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匹配前后右侧病灶大小是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匹配前后右侧病灶大小均与LN-prRLN转移个数正相关(P <0.001)。右侧病灶大小预测LN-prR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44,当取0.85 cm为界值时,敏感性为64.00%,特异性为72.00%。结论  右侧病灶大小是预测PTC患者LN-prR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右侧病灶>0.85 cm时,建议行LN-prRLN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自右颈中央区浅层(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何时需行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1ymph node behind the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清扫术。方法 自2014年3月~2015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306例右侧或双侧PTC患者,分析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个数、转移灶大小对LNprR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转移灶大小对于预测LN-prRLN转移有统计学差异,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5个,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43%及76.65%,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13;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灶大小为0.45 cm时,其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48.90%,其AUC值为0.726,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双侧或右侧PTC患者,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且转移灶>0.45 cm时,需行LN-prRLN清扫。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于2013-09-16我院体检颈部B超提示:甲状腺右侧叶内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1.9 cm ×1.3 cm,境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A、B).无不适症状,否认高血压病史,直系亲属中无甲状腺病史.体格检查:右侧甲状腺饱满,腺体可触及一枚2 cm×1 cm大小结节,质中,无明显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正常.颈部增强CT提示:右叶甲状腺外形增大,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增强后轻度强化.于2013-09-30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右侧甲状腺上极背侧肿块1枚,与喉肌粘连明显,约1.5 cm大小,质中,界尚清,无明显钙化,行右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考虑副神经节瘤、甲状腺髓样癌、小梁状肿瘤等可能,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切除术.病理报告:(右侧甲状腺后方)副神经节瘤.肿瘤累及周围骨骼肌,紧贴切缘,瘤体个别脉管内见肿瘤组织,见少许肿瘤细胞核大、畸形,可见个别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TTF1(-), CgA(+),Syn(+),CD56(+),Calcitonin(-),S-100支持细胞(+),CD31血管(+),HBME1 部分(+),Ki-67(+) 5%~10%(图1C、D).患者术后无相关并发症,且未行进一步治疗,随访2年,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22-3p(miR-222-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121例PTC及甲状腺良性疾 病患者血清中的总R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222-3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PTC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miR-222-3p在PTC患者中的中位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2.2188 vs0.7022,P <0.05)。血清miR-222-3p的表达水平与PTC的肿瘤最大径、双侧累及、病灶数量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密切相关(P 均<0.05),但与性别、年龄、被膜侵犯及TNM分期等无关(P 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22-3p诊断PTC的AUC为0.717,灵敏度为79.75%,特异性为61.90%。结论血清miR-222-3p在PTC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能反映PTC的进展情况,并对PTC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u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的临床高危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行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36例uPTC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Cont-CLNs转移与 uPTC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Cont-CLNs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136例uPTC 患者中,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率48.53%(66/136),Cont-CLNs转移率19.85%(27/136),Ipsi-CLNs未转移而Cont-CLNs转移(跳跃性转移)为5.15%(7/136)。单因素结果表明,Cont-CLNs转移与 uPTC 患者的性别、病灶部位、肿瘤最大径、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有关(P <0.05),而与年龄、病灶数目、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及侧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 >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模型预测Cont-CLNs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95% 置信区间为0.658~0.871),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的敏感性为59.26%,特异性为83.49%。结论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男性、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等高危特征时应警惕Cont-CLNs转移,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相似文献   
6.
林贝  周天晗  周力  张煜  时晶晶  潘钢  彭友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23,45(10):1030-10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恢复时间。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PTC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541例,均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析术后第1天PTH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术后第1天PTH水平对术后PTH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TH恢复率。结果541例PTC患者中,术后1个月内PTH恢复正常459例,术后1~<2个月恢复正常49例,术后2~6个月恢复正常23例,超过半年未恢复正常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PTH水平、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多均是术后第1天PTH降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PTH水平是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第1天PTH水平预测术后1、2个月PTH恢复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AUC分别为0.741、0.777、0.850,对应的PTH截断值为13、7、5pg/ml。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PTH水平恢复率已达84.84%,以后仍逐渐上升。结论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时间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有关,PTC患者术后第1天PTH水平可预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BRAFV600E突变比值(The Ratio of BRAFV600E expression),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34例PTC患者,采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法检测病理石蜡标本BRAFV600E突变比值,分析突变比值与PTC患者LNM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PTC患者伴有LNM者的BRAFV600E突变比值显著高于无LNM者(P <0.01),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7.7%、91.0%、73.3%、58.5%、0.581。结论 利用PTC病理石蜡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PTC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彭友  潘钢  周力  张煜  时晶晶 《浙江医学》2022,44(13):1402-140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前颈部增强CT预判和术中识别保护非返性喉返神经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术前均行颈部增强CT检查的316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显露颈段全程喉返神经,总结分析非返性喉返神经的术前颈部增强CT预判与术中解剖特点及识别保护情况。结果316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非返性喉返神经变异38例(1.2%),均位于右侧,均存在右锁骨下动脉的变异(发出位置及走行异常);Toniato分型非返性喉返神经1型2例,2a型23例,2b型11例,非返性喉返神经与同侧喉返神经并存2例。结论甲状腺手术术前通过颈部增强CT检查识别变异的右锁骨下动脉,有利于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术前、术中预判非返性喉返神经存在的可能,术中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可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检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探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纳米磁珠联合MALDI-TOF-MS技术检测甲状腺微小结节115例的血清,其中微小恶性结节65例,微小良性结节对照50例,获得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最佳血清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单独区分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意义最强的3个蛋白质峰分别为3320.19、8127.39、4302.35(m/z),构建甲状腺微小恶性结节最佳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80%。验证组盲法监测该诊断模型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7%。结论 纳米磁珠联合MALDI-TOF-MS技术能在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血清中筛选出区分良恶性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差异蛋白,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呈高侵袭性特征。目前,甲状腺癌出现侵袭性特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RNA,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microRNA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其高侵袭性特征也存在相关性。本文将对microRNA在甲状腺癌侵袭性行为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