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在鼻内镜下用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结果:120例病例中116例均一次性治愈,未再发生鼻出血。2例经再次射频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经射频治疗无效,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后未再出血。随访1-2年,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止血可靠、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吸棉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鼻内镜手术结束之际,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腔,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填塞期间的临床症状和术后随访期间的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鼻腔填塞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头痛、鼻痛等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为5.3%,远低于对照组的28.94%(P0.05)。结论纳吸棉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术腔填塞效果良好,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能较好的处理上颌窦非侵袭性真菌病变,我科运用鼻内镜下改良双径路治疗上颌窦真菌性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10岁,3年前因头部被砸伤后致右颞骨纵形骨折,脑挫伤昏迷10 d,伴脑脊液耳漏,治疗2个月后出院.出院时耳漏停止,外耳道狭窄未处理.既往无中耳炎病史.半年前,右耳疼痛、听力下降明显.检查:右外耳道口内0.5 cm处完全膜性闭锁.CT扫描示右外耳道闭锁,乳突鼓窦及外耳道有较大的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尼单抗和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静脉滴注70~100 mg/m2,2次/d,连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药物治疗,在第4天给予帕尼单抗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85 mg/m2,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01),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1例(2.3%),Ⅱ级1例(2.3%),Ⅲ级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5例(11.6%),Ⅱ级3例(7.0%),Ⅲ级3例(7.0%),Ⅳ级1例(2.3%),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94、6.391、5.125、4.935,P<0.001)。研究组1年的OS、RS分别为93.0%和95.3%,对照组分别为88.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6、8.89,P<0.001);研究组3年的OS、RS分别为60.5%和65.1%,对照组分别为55.8%、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7、8.45,P<0.001);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5±4.8)、(80.3±3.8)、(81.5±5.1)、(80.6±4.8)分,对照组分别为(74.2±4.8)、(71.2±3.3)、(71.6±3.8)、(74.3±3.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应用帕尼单抗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1岁 2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左耳后有一包块 ,随年龄增长包块逐渐长大。 9个月时 ,脑超声波示左耳后异常 ,无回声区 (颅骨内外有异常通道 ) ;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诊断为“颅骨缺损 ,左耳廓后脑膜膨出、脑脊液漏”。入院检查 :营养中等 ,清醒 ,淋巴结不大。左耳廓后沟至乳突部有一 6 .0cm× 4 .0cm× 2 .0cm软组织包块 ,有波动感 ,无搏动征。CT示左耳廓后有一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 ,肿块与耳廓相连 ,邻近骨质无破坏 ,脑实质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无偏移。术中见左耳廓后皮下至骨膜间有约 6 .0cm× 4 .0cm× 2 .0cm囊肿 ,…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支气管镜下取异物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麻醉方法,气管切开,术后处理,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病例的原因,麻醉药物的选择,气管切开的指征,变位性异物的应急处理方法。结果 70例顺利取出异物。术中并发喉痉挛24例,气管切开10例,变位性窒息6例,死亡6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麻醉药物的组合,熟练的操作技术,气管切开术的时机把握,术后的观察和处理是异物成功治疗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激素的合理应用,支气管镜的更新及手术方法得当,需气管切开取异物的病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成功完全肿瘤切除,术后出现颅内血肿1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见其他并发症。对36例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1年生存率为94.4%(31/36),3年生存率为69.4%(25/36),5年生存率为36.1%(13/36)。结论: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膜切开加置管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11例(11耳)的临床资料(鼓膜置管至少1次以上,病程迁延超过1年,鼻中隔偏向患侧)。所有患者均采用鼓膜切开加置管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中耳通气管)置管前及取出后1月、1年分别行声导抗、电测听检查,记录静态声顺值、峰压值和各频率听力级,并采用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中耳通气管取出后随访1年。结果:11例患者听力恢复接近正常,鼓膜呈灰白色,动度无明显受限,咽鼓管咽口无明显开放障碍;中耳通气管取出后1年的峰压值(-23.85±3.43 mmH2O)、静态声顺值(0.95±0.01 ml)均比取出后1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12,P<0.05);从置管前(52.57±8.57 dB HL)到中耳通气管取出后1月(30.79±4.35 dB HL),再到取出后1年(27.63±1.90dB HL),患耳听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784,P=0.044,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可以改善鼻腔通气、帮助恢复咽鼓管功能,提高患耳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