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2月,应用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对12例乳腺癌患者行乳房重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9岁,平均41.5岁。左侧7例,右侧5例。一期乳房重建8例,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病程2~9个月,平均4.5个月。二期乳房重建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至该次手术时间为12~70个月,平均37.4个月。术中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长20~28 cm、宽5.5~7.5 cm、厚2.5~4.5 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6.5~9.2 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5~10.4 cm;皮瓣质量为295~615 g。结果术中皮瓣缺血时间为95~230 min,平均135 min。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4个月,平均9.5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腿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腿部功能无明显受限。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可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肿瘤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施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乳腺肿瘤中心收治的246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肿瘤个案管理中建立乳腺癌重建患者爱汝交流沙龙,开展一系列乳房重建宣教活动,逐步形成独特的"爱汝文化"人文关怀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程个案管理模式。调查分析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身体意像、性调节、创伤后成长评分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和创伤后成长、性调节和身体意像评分比较,随个案管理时间延长逐渐趋于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满足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身心灵觉和文化需求,提高了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康复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病灶大小为2.5 cm×2.0 cm~10.0 cm×7.0 cm;术中切取穿支皮瓣范围7.0 cm×6.0 cm~13.0 cm×8.0 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原发灶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7个月,其患肢外形良好,活动正常,肿瘤无复发;皮瓣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少见感染性疾病,误诊率高。我科收治1例左膝关节周围广泛皮肤软组织放线菌感染并胫骨骨髓炎的患者,经清创、引流及抗感染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侧胸壁筋膜皮瓣修复乳房外侧象限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外侧象限乳腺疾病患者46例,其中乳腺癌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0例和交界性叶状肿瘤6例。观察组(26例)采用侧胸壁筋膜皮瓣修复局部缺损,对照组(20例)采用切缘周围脂肪筋膜瓣移位成形修复局部缺损。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残腔大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肿瘤位置、TNM分期、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3、2.197,P均<0.05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4/26)和20.0%(4/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86)。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6.2%(25/26),对照组优良率为70.0%(14/20),2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42)。术后2组患者美容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28,P=0.038)。术后所有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12~36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采用侧胸壁筋膜皮瓣修复乳房外侧象限局部缺损是可行的,手术可操作性强、创伤小,切口隐蔽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cm、宽(8.3±0.5)cm、厚(3.4±0.5)cm,血管蒂长度为(8.9±0.4)cm,动脉管径为(1.5±0.4)mm,静脉管径为(1.9±0.3)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试图探索定位面神经主干的新方法,指导腮腺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与保护。方法通过冰冻尸体解剖及临床研究,测量面神经主干与下颌骨后缘及周围解剖标志点的解剖学关系。将临床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面神经定位方法对面神经进行解剖,比较两组之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尸体解剖与临床研究测量AO距离(t=1.114,P=0.272)和α角(t=1.416,P=0.16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分别为(10.4±5.3)min和(23.0±6.7)min ,出血量分别为(11.0±3.5)ml和(45.5±6.4)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定位面神经主干的新方法,有利于安全、快速地解剖面神经主干,对于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房重建中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 (1)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8具,其中男6具、女2具,年龄28~71岁,平均39.5岁。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解剖观察两侧胸外侧动脉的位置、走行、分支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情况,对胸外侧穿支血管的来源进行系统分型,并测量胸外侧动脉穿支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长度。(2)纳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52岁,平均43.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乳房外上区域9例、外下区域3例。12例均行保乳术,术中于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行部分乳房重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 (1)8具16侧标本中,有15侧出现胸外侧动脉,从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穿出,其起始处外径0.7~0.9 mm,平均0.80 mm;血管蒂长6.8~10.4 cm,平均8.15 cm,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背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15侧胸外侧动脉按照其来源分为6型,分别来自胸肩峰动脉(8/15,Ⅰ型)、腋血管(4/15,Ⅱ型)、胸背血管(2/15,Ⅲ型)、肩胛下血管(1/15,Ⅳ型)、多源型(1/15,Ⅴ型);另有1侧胸外侧动脉缺如(Ⅵ型)。(2)本组1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乳腺组织质量为70~95 (80.0±5.7)g,切取的侧胸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长10.5~13.5 (11.2±0.4) cm、宽4.5~7.5 (6.3±0.5)cm、厚3.0~4.5 (3.4±0.4) cm。术后2例发生皮瓣脂肪液化,1例伤口裂开,经过换药治疗均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重建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侧胸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一例出现乳腺癌复发。结论 胸外侧动脉穿支来源多样,解剖位置较恒定,且供血范围大,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手术中尝试运用自体组织制作补片——游离上极腹直肌前鞘以修补腹壁供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TRAM手术的供区用自体游离上极腹直前鞘进行修补,而非人工补片。应用自体腹直肌前鞘进行修复与传统的人工补片修补手术用时相同,但为患者节省了相应的人工补片费用。结果手术后,腹部供区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并未出现腹壁膨隆、腹壁疝和脐周坏死等并发症,患者对结果满意。结论使用自体组织制作补片,不增加手术时间与难度,可为修补腹壁供区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