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病灶大小为2.5 cm×2.0 cm~10.0 cm×7.0 cm;术中切取穿支皮瓣范围7.0 cm×6.0 cm~13.0 cm×8.0 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原发灶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7个月,其患肢外形良好,活动正常,肿瘤无复发;皮瓣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withoutradiographicspinalfractureanddislocation,SCIWORS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1995年7月至2002年1月间作者等收治SCIWORSFD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45.6(26~76)岁,伤后入院时间从6h到13d,平均约4.6d。其中车祸致伤12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3例;颈椎外伤15例,胸椎外伤5例,5例中2例合并肋骨骨折和血气胸。所有病例均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骨折脱位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二级预防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GT)方案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方法 90例在一线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拟行阿帕替尼联合GT方案治疗的晚期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1:1:1),30例空白对照组患者不给予rhTPO二级预防;治疗组1(n=30):GT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牵拉成骨技术修复胫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6例胫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III级1例。Enneking外科分期为I A,I B,II A和新辅助化疗效果敏感的II B期骨肉瘤。6例均自踝关节以近行胫骨远端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胫骨下端骨缺损长度平均为12(8~15)cm。6例骨缺损患者均行胫骨近端骺线下方2 cm截骨,外固定架固定胫骨,并将中段胫骨向远端牵拉延长修复骨缺损。结果 6例骨缺损全部修复成功,患肢平均短缩19(15~24)mm。骨愈合时间9~17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为1.24个月/cm。下肢功能Paley评分优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83.3%(P0.05)。结论牵拉成骨术一期修复胫骨远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疗效满意,下肢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骨牵引针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2 0例应用骨牵引治疗的患者的针道分泌物或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拟对 11个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针道感染 11例 ,感染率 9.0 %。针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固定时间 ,伤情 ,合用激素与否 ,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 针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固定时间 ,伤情 ,合用激素与否 ,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因而 ,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骨牵引治疗者牵引针的针道要监测各项感染指标 ,避免针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针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针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的针道分泌物或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拟对11个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针道感染11例,感染率9.0%.针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固定时间,伤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针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固定时间,伤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因而,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支架固定治疗者固定针的针道要监测各项感染指标,避免针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膜细胞联合BMP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骨膜细胞联合BMP协同成骨作用及其效果,探索骨缺损后骨再生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自体骨膜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传代,观察兔骨膜细胞活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兔24只随机分四组,切除双侧连同骨膜桡骨1cm,分别置入骨膜细胞+BMP、骨膜细胞、BMP、空白对照,术后定期进行X线拍片、组织学检查。结果 兔骨膜培养活细胞形态分三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发展期、细胞功能期,细胞传代进化后,其结构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大量增殖,其细胞悬液自体移植至骨缺损区能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能力骨膜细胞+BMP〉BMP〉骨膜细胞,骨膜细胞移植后表现为在骨缺损端形成骨样组织。类似膜内化骨形成新骨,BMP类似软骨内化骨形成新骨,骨膜细胞+BMP表现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两种机制,以前者明显。结论 骨膜细胞或BMP两者均有修复骨缺损的能力,骨膜细胞联合BMP有协同成骨作用,为修复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足底内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9例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皮瓣AOFAS踝-后足评分、损伤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瘢痕挛缩程度。【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三种皮瓣的AOFAS踝-后足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2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对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淋巴管瘘、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73例均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行常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33例为对照组;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联合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的40例为实验组。对2组术后的淋巴管瘘、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并观察术后皮瓣情况。结果7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1年。实验组中发生术后淋巴管瘘3例(7.5%)、切口感染1例(2.5%)、皮肤坏死2例(5.0%);而对照组中发生术后淋巴管瘘12例(36.4%)、切口感染10例(30.3%)、皮肤坏死11例(33.1%);且实验组淋巴管瘘、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皮瓣色泽红润、皮温正常、质地柔软、未见红肿及流血流脓。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能有效减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淋巴管瘘、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感染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在中国,黑色素瘤常见于肢端,预后较差。该研究分析肢端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探究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2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M多见于农民(66%)及工人(12%),70.5%的病灶位于足底;男女比例为1.3∶1.0,中位年龄58岁,在湖南省各地区分布无明显差异;局部物理刺激及炎症刺激与AM发生密切相关;Ⅱ~Ⅲ期患者接受规范外科手术治疗者预后明显优于未行手术治疗者;相比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底病灶术后皮瓣坏死感染率较低;术后接受全身辅助治疗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时间较未行辅助治疗者延长;接受化疗的Ⅳ期患者远期生存率高于未行化疗者;Ⅳ期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均值相比Ⅰ~Ⅲ期患者明显升高,且LDH≥281 U/L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AM患者5年生存率为66%,中位生存期为69.4个月。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程、卫星病灶、LDH值、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Ki-67标记指数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病程、LDH、Ki-67标记指数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多见于农民及工人,病变多位于足底。规范的外科手术和全身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肿瘤部位、病程、LDH、Ki-67标记指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