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而单用ICI的局限性促使临床医生开始探索放疗联合ICI的可行性。近期有关联合治疗的各项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其改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体系的巨大前景。本文从联合治疗的机制出发,综述有关联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不同放疗方式联合ICI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影响胸部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1例于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胸部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胸部放疗剂量、放化疗模式、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否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TMN分期、体力状态评分(PS)等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DH≥240 IU、治疗前NSE≥17 ng/ml、未行PCI和脑转移风险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脑转移风险只和治疗前LDH≥240 IU(HR=1.90,95%CI为1.07~3.37,P=0.029)、未行PCI(HR=2.08,95%CI为1.17~3.72),P=0.013)正相关。结论 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可为预测胸部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ⅡB-ⅢB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风险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评价洼田饮水试验筛检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障碍风险的效果。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EBSCO host、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erary,中文数据库:维普、CBM、CNKI、万方,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11月文献中使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检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障碍风险的诊断、筛检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资料分析采用meta-disc 1.4。结果 共纳入5项筛检试验,筛检头颈部肿瘤患者383例,合并敏感度为66%,合并特异度为65%,受试者诊断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 2。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筛检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障碍时,其敏感度与特异度一般,但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可作为初步筛查工具,但需与其他筛查工具联合使用提高敏感度,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刘丹丽  邵喜英  罗奇 《中国肿瘤》2015,24(9):779-784
摘 要: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使患者住院治疗周期延长,住院费用显著增加,同时影响化疗疗效。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及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来替尼治疗晚期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110例,接受阿来替尼600 mg po bid治疗,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多个临床因素与阿来替尼疗效的关系;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3.6%,疾病控制率(DCR)为100.0%。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者ORR显著高于PS评分2分及以上者(P<0.05),使用阿来替尼一线治疗者ORR较二线及以上治疗者显著升高(P<0.05),克唑替尼耐药患者ORR较未使用过克唑替尼者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S评分(OR=0.28,95%CI:0.07~1.05,P=0.059)、阿来替尼治疗线数(OR=0.56,95%CI:0.09~3.45,P=0.529)及是否克唑替尼耐药(OR=0.46,95%CI:0.08~2.50,P=0.367)均不是ORR的独立影响因素。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未达到。阿来替尼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2%,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包括胆红素升高和贫血各1例;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阿来替尼治疗晚期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超声特征,为MTC的诊断和术前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09年10月至2020年2月超声图文及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85例MTC患者,并选取同期的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收集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性别、边缘、形态、血供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等方面特征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97.0%(65/67)的MTC患者血清降钙素有不同程度升高。MTC与PTC在性别(男/女:46/39 vs 46/104)、年龄[(50.11±13.34)岁 vs (43.63±11.88)岁]、结节大小[(21.66±13.46)mm vs (14.10±9.93)mm]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5、t=3.838、t=4.916,P均<0.001),2组患者在结节边缘(光整/不光整:56/29 vs 19/131)、形态(规则/不规则:34/51 vs 101/49)、纵横比(>1/≤1:10/75 vs 46/104)、血供(低/高:20/65 vs 65/85)、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57/28 vs 75/75)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09、16.582、10.679、9.217、6.413,P<0.001、<0.001、=0.001、=0.002、=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OR=34.786,95%CI:12.552~96.405,P<0.001;OR=0.194,95%CI:0.082~0.457,P<0.001;OR=0.277,95%CI:0.109~0.705,P<0.001)。 结论MTC具有肿块较大、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血供丰富、纵横比≤1、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合血清降钙素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TOMO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相关质控指南的相继出台,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质控指南解读和质控项目操作规范的研究发布,TOMO质控技术实施的同质化和推广受到了一定影响,更缺少适合国内临床需求的优化质控方案。本研究对《AAPM TG148号报告》、WS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和NCC/T-RT003-2019《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质量保证》这3种TOMO质控相关指南进行分析及横向比较。文献搜集分析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常规直线加速器主流质控设备及新型质控设备在TOMO质控中的应用,从而提出一套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的质控方案。完善的质控检测操作规范有利于相关从业人员对TOMO质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合理的质控项目设置更有利于质控的高效实施,三维及更新型质控设备的应用会节省质控费用并大幅度提升质控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 探讨TENS对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的骨转移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片类药物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和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记录24 h等效吗啡用量、24 h暴发痛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等效吗啡用量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等效吗啡用量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瘙痒等,没有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结论 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痛,并可减缓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进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