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Ⅱ,Ⅲ期子宫颈癌放疗后2年内267例死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修贵  王忠漳 《肿瘤》2000,20(1):48-50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年初至1996年6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全量盆腔体外照射+后装治疗,患者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为局部未探及复发者122例,占45.7%;盆腔未控及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9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次SLNB)。ICG与Rit质量比为93.75 μg∶375.00 μg。术前行ICG-Rit、联合示踪剂(亚甲蓝及核素示踪剂)乳房注射,联合法行SLNB,对检出淋巴结进行荧光显像检测,记录荧光显像淋巴结及灰度值,分析ICG-Rit淋巴结显像情况并评价对比联合法的一致性。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并检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ICG-Rit病例显像率为97.0%(97/100)。ICG-Rit显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均数为2.44,中位数为2;低于核素法检出SLN的均数(2.80)和中位数(3)。ICG-Rit对比联合法SLNB的准确率为97.0%(97/100),灵敏度为96.2%(25/26),假阴性率为3.8%(1/26),kappa值为0.973(P<0.001)。显像淋巴结灰度值最高254,显像淋巴结灰度值集中在220~254,<220者术中荧光不易察觉,缺乏连续性。入组患者术前未见过敏反应,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未增高。结论:ICG-Rit能够减少对非SLN(non-SLN,n-SLN)的显像。对比联合法,准确率和符合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肿瘤放疗前后脑白质MR影像组学特征变化,分析影像组学特征变化与放疗剂量的关系,为放射性脑白质损伤的早期预测及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脑肿瘤患者70例,分别获取患者模拟定位CT及MR图像(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增强到T1平扫的剪影图像T1剪影),患者放疗23~50 Gy后再次获取MR图像。根据患者实际照射剂量,将接受0~5 Gy、5~10 Gy、10~15 Gy、15~20 Gy、20~30 Gy、30~40 Gy及 > 40 Gy不同剂量梯度的脑白质定义为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不同ROI在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剪影三个序列图像中的影像组学特征,比较放疗前后每个ROI MR影像组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其与放射剂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每个ROI在每套图像上提取93个影像组学特征。在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剪影图像中放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数分别为,0~5 Gy:52、52、7。5~10 Gy:1、1、9。10~15 Gy:0、16、28。15~20 Gy:15、8、2。20~30 Gy:1、77、25。30~40 Gy:38、64、29。> 40 Gy:32、47、6。放疗前后变化率超过±50%的特征中,在0~5 Gy、5~10 Gy、10~15 Gy、15~20 Gy、20~30 Gy、30~40 Gy、> 40 Gy剂量梯度下不同MR序列影像组学特征最大变化率分别达到:T1平扫164.06%、1.39%、无、35.76%、7.4%、156.45%、657.25%;T1增强126.88%、2.7%、198.7%、192.92%、128%、149.19%、531.96%;T1剪影 -605.04%、-656.93%、739.06%、-325.36%、1919.53%、4967.44%、6081.3%。T1剪影影像组学特征变化显著高于T1平扫、T1增强。结论 脑白质MR影像组学特征在放疗前后不同剂量梯度下的变化显著,较常规大体影像可更好的揭示脑白质微观变化,为脑白质放射性损伤的早期预测及检测提供了可行的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5.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22):1143-1146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标志着乳腺癌淋巴结手术进入微创时代,循证医学I类证据支持SLNB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安全、有效的腋窝诊断技术,前哨淋巴结阴性及低肿瘤负荷患者行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淋巴结复发风险和并发症极低。作为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SLNB安全有效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应建立在规范化操作前提下。目前SLNB在我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普及化,本文将对临床实践中SLNB的适应证、示踪剂应用、学习曲线掌握、手术规范操作和组织标本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构建胃癌早期筛查的Markov决策模型,从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的方面综合分析胃癌内镜筛查的有效性和经济价值,为进一步推进胃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Markov决策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Markov节点,分别代表4种策略,即未筛查、1年筛查1次、2年筛查1次、3年筛查1次。阅读和整理文献,提取出胃癌自然史模型所需概率、筛查成本以及医疗成本等数据。将数据代入模型,以1年为循环周期,通过多个周期循环,预测40~75岁人群内镜筛查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结果。[结果] 成本效果分析显示,相较于未筛查组,3个筛查组每挽救1个生命年(life year,LY)的增量成本分别为3 064.71元(每年1次)、2 161.94元(2年1次)、2 265.26元(3年1次)。成本效用分析显示,相较于未筛查组,3个筛查组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的增量成本分别为3 131.09元(每年1次)、2 057.39元(2年1次)、2 293.18元(3年1次)。相较于未筛查组,每年1次的内镜筛查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结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伤残调整生命年的推荐意见,1年1次、2年1次、3年1次的内镜筛查方案与支付意愿阈值相比较,研究人群均可接受增加的成本。每年筛查1次产生的效果最佳,为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01例,HER-2阳性组106例,HER-2阴性组95例,所有病例均行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例资料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患者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的肝肾影像改变。方法:搜集82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腹部检查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其中T2D患者34例(观察组),非T2D患者48例(对照组)。两位医师分别计算肝胆期肝脏相对信号强度(RL)、肾皮质和髓质相对信号强度(Rrc、Rrm)、肾皮髓质信号强度的相对差异(Rc-m)。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参数差异。选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T2D的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其可重复性。结果:观察组的RL、Rc-m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c、Rr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和Rc-m鉴别T2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2,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7.10%和64.60%,特异度分别为70.60%和79.40%。RL和Rc-m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RL和Rc-m的ICC分别为0.91和0.89。结论:T2D患者Gd...  相似文献   
9.
杜佳  何美  邱惠 《中国肿瘤》2020,29(12):933-938
摘 要:[目的] 分析2006—2018年山东省肥城市户籍居民食管癌死亡的变化趋势及对寿命的影响程度,为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2006—2018年肥城市食管癌的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潜在减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结果] 2006—2018年肥城市食管癌的粗死亡率为59.10/10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123.16,P<0.01),死亡主要集中在40岁之后,男性增幅大于女性,中标死亡率为51.05/10万,世标死亡率为38.39/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53.1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4.50%;食管癌的中标死亡率、35~64岁截缩死亡率和0~74岁累积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7.41%(t=-7.39,P=0.00)、-10.68%(t=-7.36,P=0.00)和-7.96%(t=-8.00,P=0.00)。2006—2018年肥城市户籍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76.84岁,去除食管癌的影响,期望寿命可提高0.89岁,整体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APC=0.70%,t=6.36,P=0.00),食管癌所致寿命损失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在70岁左右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06—2018年肥城市食管癌的PYLL、PYLLR和APYLL分别为57 072.50人年、5.43‰和12.32年,并且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 -2.37%(t=-4.19,P=0.00)、-5.54%(t=-11.29,P=0.00)和-1.88%(t=-11.04,P=0.00)。[结论] 肥城市食管癌死亡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逐步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0.
李晓  马恒敏  马学真 《中国肿瘤》2021,30(5):340-345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2014—2019年青岛市城市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及临床筛查结果。[方法] 通过问卷初筛确定高危人群,通过结肠镜筛查进行精筛,对青岛市2个辖区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査,分析评估结直肠癌的高风险率、依从性和检出率。[结果] 2014—2019年共对103 229名居民进行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0 582名,高风险率为10.25%。2735人完成结肠镜筛查,筛查依从性为25.85%(2735/10582)。高风险率和筛查依从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共有1557名完成病理活检,活检率为56.93%(1557/2735),共检出非瘤性息肉364例,检出率为13.31%(364/2735);非进展期腺瘤1071例,检出率为39.16%(1071/2735);进展期腺瘤114例,检出率为4.17%(114/2735),有随年龄增加而检出率升高的趋势;癌8例(包括早癌6例),检出率为0.29%(8/2735),另有癌前病变819例,早诊率为99.75%(825/827)。结直肠筛查依从性逐年提升。[结论]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途径,提高了项目高危人群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比例。肿瘤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肿瘤高危人群的“三早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然而,结肠镜筛查的依从性受多方因素影响,除加强宣教外,可探索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