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采用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及区域性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中1例死亡,1例股浅静脉小段狭窄,1例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症状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等微创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以及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4年,局部复发1例(5%),术后吻合口瘘3例(7.5%),40例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术式组。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能较好保留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破坏,出现菌群失调,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对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与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并比较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学检测游离癌细胞预测腹膜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表达,PCR—TRAP-ELISA法检测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测;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1.7%;与浆膜侵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浆膜受累面积及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并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P〈0.05)。PLC检测阳性率为25.0%;在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增高,也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分化型癌、pT1、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PLC。PCNA增殖指数(PI)在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高于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0)者,浆膜受侵者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P均〈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端粒酶活性检测微量癌细胞的灵敏度优于PLC法检测;胃癌端粒酶活性与恶性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胃癌高增殖活性是浆膜受侵及腹膜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死亡原因.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进一步明确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寻找宫颈癌早期的最佳筛查方案,研制有效的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疫苗将为人类攻克宫颈癌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胃癌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35例外科切除胃癌标本的正常黏膜、肿瘤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进行IGFBP-2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积分光密度。结果:肿瘤原发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明显增高(P〈0.05),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较原发灶显著下调(P〈0.05);正常黏膜与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与腹膜转移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赵紫罡  王卫  杨瑞 《中国肿瘤》2012,21(8):624-626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MDT)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MDT模式下FTS流程组(n=30)及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法(CPM)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辅助治疗执行时间等。[结果]与CPM组比较,FTS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提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模式下FTS流程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过程中安全、有效,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赵紫罡  巴彩霞  王卫 《中国肿瘤》2012,21(4):285-288
淋巴道转移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普遍认为,VEGF-C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血管、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全文对VEGF-C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营养在结直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生态营养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32例结直肠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每组16例.术后3d给予相应的肠内生态营养或普通肠内营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道症状、腹泻及腹泻评分、菌群比例、感染状况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①术后两组患者总腹胀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总腹痛天数/总观察天数(5/80 vs 17/80)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总腹泻天数/总观察天数(2/80 vs 13/80)、总腹泻人数/总人数(1/16 vs 6/16)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态营养组术后第6d的腹泻评分低于普通营养组(13.25 vs 19.75,P<0.05).③生态营养组患者术后菌群比例(杆菌/球菌)均比普通营养组高,其中术后第2次检测时(术后5~6d)菌群比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感染状况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结直肠术后患者治疗中应用生态营养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严重程度;纠正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赵紫罡  罗婷  钱昆 《华西医学》2005,20(1):154-154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53岁 ,因“上腹部包块伴呕吐一周”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贫血貌 ,腹部膨隆 ,上腹正中可触及一巨大囊实性包块 ,边界触摸不清 ,表面不光滑 ,触痛 (- ) ,肝脾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 (+) ,肠音正常。CT :肝脏与胃之间有一 2 5cm× 2 5cm× 1 0cm的包块 ,囊实性 ,实性部分位于左下 ,包块与胃及肝左叶关系紧密 ,来源不详。胃镜 :整个胃壁粘膜糜烂 ,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血性腹水 ,病变位于胃小弯和肝左叶之间 ,约 30cm× 30cm×2 0cm大小 ,前方囊性 ,分离粘连后 ,见实性瘤体来源于胃小弯 ,向周围侵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