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强生公司的环行吻合器对12例Ⅲ度、Ⅳ度内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7岁.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 min,术后平均住院3 d,11例对手术满意.1例术后4个月再次行PPH手术后满意.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尿潴留;肛门部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早期排便习惯改变.基本可在短期恢复.结论:PPH手术简单,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器官保存液(PS)微生物培养结果与受者移植后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485例器官移植患者器官PS微生物培养结果,根据器官PS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依据不同菌株进一步分组,分析不同组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的感染情况。结果 485例器官移植患者中,221例PS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5.57%,其中单一菌种142例(64.25%),2种菌54例(24.43%),≥3种菌25例(11.31%)。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居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0.49%)、肺炎克雷伯菌(37株,11.31%)和大肠埃希菌(27株,8.26%)。分离出常见多重耐药菌47株(14.37%),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0株(42.5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8株(38.29%)。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12.22%,27/221)数值高于阴性组(6.82%,18/2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3种菌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为32.00%(8/25),高于单一菌组的9.15%(13/142)(P=0.004);CRKP、白念珠菌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分别为45.00%(9/20)、21.74%(5/23),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的8.20%(15/183)(P值分别为<0.001、0.034)。结论 常规监测器官PS培养结果对移植后感染防控具有指导意义,若PS培养CRKP、酵母菌或念珠菌阳性,建议立即进行相应抗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于检验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血管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的模型。方法:分别以实验动物腹直肌后鞘、Dacron补片、不同口径的Dacron人血管及球囊导管材料,采用四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瘤模型。结果:11例动物10例模型制作成功,1例死亡,1月后造影检查发现9例的动脉瘤模型形态满意,1例动脉脉瘤扩张程度较差。结论;以腹阗甩垢鞘为材料制作动脉瘤模型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不易漏血、无异物反应的优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态血乳酸监测对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血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对于肝移植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6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毕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 ,动态观察移植手术后1小时内、8小时、32小时、56小时乳酸水平 ,并随访一个月及半年内生存情况 ,了解早期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血乳酸值正常或迅速下降至正常患者肝功能恢复迅速预后良好 ,半年内均生存。一个月内因移植肝功能衰竭死亡组病人的血乳酸明显高于正常 ,一个月后因感染死亡患者早期乳酸值与生存组相仿。结论 :动态血乳酸监测结果是判断原位肝移植术后预后的良好指标 ,且与移植肝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1, SMN1)纯合子缺失或突变而导致,其特征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和由此引起的肌肉萎缩和无力,目前该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简要概述了SMA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01至2016-09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分为非冠心病(Non-CAD)组(n=45)、ACS组(n=105);ACS组患者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n=3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on-STEMI,n=31)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n=37)。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得到微粒。用特异性红细胞源微粒抗体(glycophorine A CD235a)标记红细胞微粒,然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ACS组外周血中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为26.20[15.90,38.00],Non-CAD组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为14.00[4.35,36.35],ACS组高于Non-CAD组(P0.05)。ACS组STEMI、Non-STEMI和UAP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依次为27.20(17.25,24.25)、21.50(12.76,34.90)、30.20(17.10,39.65),这三类患者之间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高于Non-CAD,提示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ACS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ACS患者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3年上半年与2014年上半年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率及分布情况和感染特点,通过护理干预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定植率。结果:我科室2013年上半年共收治患者38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64例,占42%,最常见的耐药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3.5%;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14年上半年共收治患者4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54例,占31%,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各种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缺血后处理与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采用大鼠体外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缺血后处理组全心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s后,缺血30 s,反复3次,然后持续灌注57 min;对照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灌流液腺苷(adenosine,ADO)含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15.32±2.05)%],与对照组比较[(40.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ATP降解[(3.32±0.63)μmol/g],与对照组比较[(4.73±0.59)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ADO清除速率[(4.33±1.87)nmol.min-1.g-1]小于对照组[(6.17±1.80)nmol.min-1.g-1],P<0.05;心肌SOD、CAT和GR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更大的抗氧化能力。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延缓ADO清除,减少ATP的降解,减轻活性氧的损伤作用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LA-A、HLA-B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BV感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自限HBV感染者50例(RHBS组)、慢性HBV携带者80例(ASC组)、CHB患者100例(CHB组),采用PCR-SSP法检测HLA-A、HLA-B基因型,比较组间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HLA-A*33在CHB组分布频率(2.50%)显著低于ASC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5,P =0.007,OR =0.248,95%CI 0.085~0.722)。HLA-A*33在RHBS组分布频率(1.00%)低于ASC组(8.75%)(χ2=7.242,P =0.007,OR =0.96,95%CI 0.012~0.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LA-B*52在CHB组分布频率(7.50%)高于ASC组(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 =0.003,OR =5.634,95%CI 1.596~19.887)。HLA-B*52在RHBS组分布频率(11.00%)高于ASC组(1.88%)(χ2=10.665,P =0.001,OR =7.239,95%CI 1.908~27.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A、HLA-B基因多态性影响HBV感染临床结局,HLA-A*33基因与病毒携带状态有关。HLA-B*52基因具有较强的抗HBV感染能力,临床上易表现为HBV一过性感染或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特需医疗病房护士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君  李蓉琼  李芸 《护理研究》2008,22(26):2373-2374
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与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逐步增加,国内近几年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对特需医疗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研究尚未见报道.特需医疗病房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科室,我院特需医疗病房是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改善四川省投资环境,于1999年12月成立,主要为社会各界对医疗及保健有特需服务要求的成功人士以及来川投资、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员、留学生和外籍旅游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