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摘 要:[目的] 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51例,抽提外周血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K-ras基因点突变对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51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35.3%(18/51),K-ras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有显著性相关(P=0.002、P=0.004)。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1.3%、0%,K-ras基因野生型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66.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8);K-ras基因突变者1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81.1%,野生型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而K-ras基因突变者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11.7%,野生型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肝癌精准医疗与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热消融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肝癌细胞,还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发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途径。但热消融诱导的低水平免疫反应,往往不足以阻止肿瘤的进展。热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为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热消融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GH和组织 GHR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GH水平(5.98±3.48) 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63) μg·L-1,并且GH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7,P<0.001,P=0.005);其中血清实验组0+Ⅰ+Ⅱ/TNM分期GH水平(5.07±3.44)μg·L-1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2.39±1.63)μg·L-1;实验组组织GHR表达(79.2%)明显高于对照组(61.1%),并且GHR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9,P=0.015,P=0.035)。结论 GH-GHR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起病时间的长短对应用腹腔镜探查结果的影响,帮助临床上腹痛待查诊治过程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探查时机。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212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入院前后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按起病时间分为三组:A组腹痛起病<24 h;B组腹痛起病24~72 h;C组腹痛起病>72 h。均在入院24~72 h行腹腔镜探查术,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率。结果 B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χ2分别=4.66、4.01,P均<0.05);A组与B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29、8.81,t分别=2.24、2.05;2.92、2.71,P均<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t=1.18、1.36,P均>0.05)。结论腹痛起病时间的长短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腹痛起病<72 h入院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在胰腺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85例,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及EUS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在胰腺占位的应用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χ~2检验。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的影像学检出率为96.7%(59/61),特异度为100%(24/24),准确率为97.6%(83/85);EUS在检出率和准确率上均明显优于腹部B超、CT和MRI(检出率:χ~2=4.344、3.873、15.445;准确率:χ~2=6.675、8.685、17.389,P值均0.05)。EUS-FNA对肿瘤性占位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1.8%(45/55)、81.0%(47/58)。在手术明确病理的患者中,术前EUS-FNA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84.2%(16/19)。结论EUS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于胰腺占位具有更高的影像学准确率,EUS-FNA可进一步明确占位性质、病理类型,EUS可为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晚期胰腺癌患者SLC29A1基因1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情况,并探索其与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晚期胰腺癌患者66例,抽提外周血标本DNA,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明确SLC29A1基因177位点SNP序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SLC29A1基因SNP对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66例患者SLC29A1基因C177G突变型为32例,其中吉西他滨化疗耐药者为25例,耐药率达78.1%;野生型34例,其中吉西他滨化疗耐药者17例,耐药率为50.0%。SLC29A1基因C177G突变型组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有效率明显较野生型组低,而耐药率明显较野生型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29A1基因C177G突变型组胰腺癌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为72.3%,野生型组为8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者的1年生存率为29.8%,后者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胰腺癌患者SLC29A1基因C177G SNP与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及预后有相关性,可能成为有效预判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 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 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 >0.05).在住院时间上B、C、D 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187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A组(腹腔镜探查组,91例)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并针对探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B组(观察诊疗组,96例)按传统诊疗方案观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组在确诊率、治愈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8.31、12.58;t分别=3.49、2.71、1.95,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5),住院费用A组大于B组(t =1.76,P<0.05).结论 早期腹腔镜探查对非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能有效减少放射学检查次数,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目前阶段住院费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EUS检查的可疑胆管结石患者353例。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取石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并与腹部超声(TU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进行比较。结果 353例患者中EUS诊断胆管结石176例,其中2例经ERCP未见结石;177例EUS检查阴性患者中,17例经验证存在结石。EUS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8.8%,阳性预测值为98.9%,阴性预测值为90.4%,约登指数89.9%,准确度为94.6%。EUS在胆管大结石(5 mm)、胆管小结石(≤5 mm)、胆管泥沙样结石、胆管下段结石、胆管中上段结石中均优于TUS和CT。在胆管大结石中EUS与MRC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小结石、泥沙样结石、下段结石、中上段结石中EUS均优于MRCP。结论 EUS对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有创操作前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