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口腔溃疡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西药治疗以维生素或局部用药为主,以此改善症状,但难以根治,易复发[1]。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早在《内经》中便有记载,采用内服汤药、外用针灸、穴位贴敷等可取得不俗疗效[2]。龙惠珍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对治疗口疮有独到见解,强调虚实辨证的重要性,多以清火、益气作为治疗大法。现将龙师治疗口疮医案两则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清胃降火法治疗口疮患者,男,27岁,2022年6月2日初诊于浙江省中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初步探究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慢传输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采用番泻叶+限制饮水+控制饮食的方法复制小鼠脾虚STC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补中益气汤)和西药组(莫沙必利),各组灌胃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1次/天,共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结果:补中益气汤能提高小鼠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动率(P<0.05),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VIP水平(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改善脾虚慢传输型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阳以及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然古医籍及临床较少涉及,本文试从肺阳的客观存在性,作用,被世人忽视的原因以及肺阳虚证的证治等方面,浅谈个人对于肺阳虚证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越鞠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越鞠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他各组采用郭氏夹尾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通过大鼠体重、进食及饮水量、胃排空率,胃窦黏膜形态评估造模情况。对照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2mL/次,莫沙必利组予0.3mg/200g,越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9g/200g、1.8g/200g、3.6g/200g中药浓缩液连续灌胃7d,1次/d。比较各组大鼠造模、给药前后体重、进食及饮水量改变情况;计算给药后大鼠胃排空率;采用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胃窦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和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进食及饮水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5-HT含量升高、血清VIP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莫沙必利组比较,越鞠丸高剂量组胃窦组织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越鞠丸中、高剂量组血清VI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能够增加FD大鼠的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胃窦组织5-HT表达、下调血清VIP水平来影响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从动物实验的角度证实越鞠丸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通过测定FD大鼠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说明其胃肠动力的改变,并且从血清胃动素(MTL)水平、胃窦黏膜NO含量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48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及造模组(40只),空白组自由饮水进食,造模组采用郭氏夹尾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共7天。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莫沙必利)、越鞠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连续治疗7天后,统计各组大鼠造模、给药前后的体重改变情况、饮水量与进食量改变情况;给药后大鼠胃内残留率与小肠推进率的改变;以及ELISA法检测血清MTL的含量和胃窦黏膜NO的表达。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F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均有显著下降;在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并未出现明显改变。但越鞠丸组均出现明显进食量、饮水量增加。(2)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越鞠丸(中、高)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89±16.74%、56.79±20.52%、64.25±17.79%比81.18±6.78%,P<0.05);西药组、越鞠丸(低、中、高)组大鼠小肠推进率均升高(59.47±3.76%、52.28±2.75%、56.06±1.31%、59.74±3.02%比46.99±4.59%,P<0.05),且越鞠丸高剂量组与莫沙必利组无统计学差异(59.47±3.76%比59.74±3.02%,P>0.05)。(3)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越鞠丸(中、高)组大鼠血清MTL均升高,而胃窦黏膜组织NO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L:202.64±27.64pg·ml-1、181.78±35.15pg·ml-1、214.92±40.01pg·ml-1比124.35±10.43pg·ml-1;NO:0.09±0.06μmol·L-1、0.11±0.01μmol·L-1、0.09±0.08μmol·L-1比0.17±0.03μmol·L-1,P<0.05)。结论 越鞠丸能明显增加大鼠进食量、饮水量,且中、高剂量组能减少胃内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由此证明越鞠丸具有加快胃肠动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TL水平、下调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