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558篇
预防医学   66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83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The curren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caused by the nove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ha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potential neurotropic properties of this virus. Indeed, neurological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have already been reported and highlight the relevance of considering the neurological impact of coronavirus (CoV) from a translational perspective. Animal models of SARS an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aused by structurally similar CoVs during the 2002 and 2012 epidemics, have provided valuable data on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by CoVs and the potential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read of SARS‐CoV‐2. One key finding that may unify these pathogens is that all requir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s a cell entry receptor. The CoV spike glycoprotein, by which SARS‐CoV‐2 binds to cell membranes, bind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with a higher affinity compared with SARS‐CoV. The expression of this receptor in neurons and endothelial cells hints that SARS‐CoV‐2 may have higher neuroinvasive potential compared with previous CoVs. However, it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how such invasiveness might contribute to respiratory failure or cause direct neurological damag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s may be of relevance. Clinical heterogeneity potentially driven by differential host immune‐mediated responses will requir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of disease models to anticipate emerging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nd to explore mechanisms of direct or immune‐mediated pathogenicity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is therefo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is brief review, we describe the current knowledge from models of previous CoV infections and discuss their potential relevance to COVID‐19.  相似文献   
2.
读刘昕耀教授“建议”文章后 ,笔者有同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字纸篓”样诊断已妨碍临床工作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的诊断 ,它不但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掌握 ,而且会延误病情 ,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论坛栏目在目前全民防治SARS中 ,组织医师们就此专题进行了讨论 ,意义深远 ,对临床工作中欠妥之处的修正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①“上感”是由许多病因和病原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总称 ,包括SARS初期等许多传染性疾病以及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病中 ,有的属于内科 (儿科 ) ,有的属于五官、眼科 ,有的属…  相似文献   
3.
王长远  秦俭  王晶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069-1070
目的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SARS患者的重症率及病死率的区别。方法把61例SARS患者分为家族性病例和散发性病例两组,家族性病例23例,散发性病例38例,分别对重症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家族性患者的重症率47.8%,散发性患者的重症率22.5%(P〈0.05),家族性患者的病死率21.7%,散发性患者的病死率5.2%(P〉0.05),本组资料尚未发现病死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结论家族性SARS患者的重症率明显高于散发性SARS患者。  相似文献   
4.
全同非典进行特死斗争过程中,医护人员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全力救治、不怕牺牲、恪尽职守、患者至上、竭诚服务、科学防治的“抗非典精神”值得宣传,学习和效法。  相似文献   
5.
彭国庆  张怡 《医学与社会》2004,17(4):28-28,32
文章通过分析在抗击“非典”特殊时期医务人员为科学、为病人的献身精神,以及广大人民对医疗高风险、高费用的全面了解,论证抗击“非典”为病人重新认识医务人员,促进医患沟通,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SARS事件引起武警部队战士与学员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全国民众非典调查问卷"(新版),对SARS高发疫区的800名武警战士和学员进行测试.结果大多数人对SARS事件的看法比较乐观.战士较学员认知更为积极,心理恐慌和无助感也明显低于学员(P<0.001).战士与学员多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应激.学员采用某些回避性应对和积极应对与战士有显著差异,如注意转移、自我保护性应对等(P<0.01).战士与学员获得主观和客观社会支持上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只是个别条目有所不同.SARS对士兵与学员的心理影响不大,学员的心理适应要好于士兵(P<0.0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状态相关.结论认知、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人们对应激源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7.
从SARS流行看医院危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组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危机是一种连续发生的常态。要借鉴SARS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树立预警性反危机理念,尽量减少危机发生。要提高医院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要善于把危机变成推动医院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细菌性典型肺炎胸部CT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SARS胸部CT表现与细菌性典型肺炎做对比结果:本组28例患者肺部病变初期多为单发病灶,在右侧外带胸膜下常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影存在于各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未见、发病初期和进展期肺容积变小?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无此特点。进展期大多数发展为双肺由下至上痛变、恢复期病变由最晚受侵部位消退,遗留纤维化多为最早发生病变部位?而典型肺炎多从近肺门侧开始吸收,进展期局限的肺段、肺叶发展至多个肺叶、肺段,进展较迅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为单独的肺叶、肺段.恢复期由弥漫性多发病变转变为局限病变,部分病人有肺部纤维化发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大多数吸收较完全,不遗留肺纤维化。结论:SARS所存在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可利用CT动态检查较准确地与细菌性典型肺炙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9.
应急指挥系统在SARS定点医院中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SARS袭击北京之际,北京市卫生局即将北京胸科医院定为收治SARS病人定点医院,成立了由卫生局直接领导的北京胸科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了组织领导,从8所医院临时抽调医务人员1800余人加强胸科医院,并成立了救治专家组、隔离防护专家组、护理专家组、中医药治疗协作组。共收治SARS及其疑似者453人,至6月24日,转院22人,排除SARS诊断20人,死亡26人,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5.79%。实践证明:成立应急指挥系统对抗击SARS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国家应建立和京善奕发事件府急公共卫生系统.并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设置感染科或单独病区。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聂某,女,28岁,哺乳期妊娠5月(末次月经2002年12月21日),2003年4月27日因与丈夫(SAR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而被收入我科隔离观察、主诉无畏寒、不发热、无干咳、无全身酸痛、稍感四肢乏力、精神、食纳、大小便均正常。至5月1日,查体温在37℃~38℃(X)之间波动,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胸片及血常规均正常,给予阿奇霉素及维C银翘片治疗。5月2日感咽喉痒,无咳嗽、胸痛、全身酸痛、食纳稍减;大小便正常,中午开始出现发热、无畏寒、寒颤,体温38.8℃(X)查体:咽部无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不红;右下肺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