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用“俞”,《灵枢》用“输”与“腧”表示腧穴,三字用法基本相同。“俞”源于用船运送,“输”源于用车运送,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腧”是“俞”的今字,其字形代表的意义最符合中医学中腧穴的含义。应以“腧”作为规范的词语,表示腧穴的各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娟 《中医教育》2004,23(2):50-51
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提高课,凸现内经的教学重点与特点,在内经教学中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注重内经理论的哲学背景与思维方法;二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差异;三是注重内经理论与中医学发展的渊源关系;四是注重内经理论对临床应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诸家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所存在的误区;其次阐明了“心主神明”并非《内经》原旨以及“神”、“神明”、“神志”的内涵;并揭示了“心神”与“脑神”的关系及其实质;最后结论说明“神明”之争是无价值的。心神说和脑神说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获得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医学界仅把大肠视为排泄器官。但大肠与神经传导、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大肠主神志传导"补释"大肠者传道之官",而不使用"肠脑相通"新理论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①中医学的发展要以经典为主线,凡是能够在原有理念下依附存在的学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为新的理论提出。②尚有很多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位并不在中枢神经系统,无法用"肠脑相通"理论解释。"大肠主神志传导"一说旨在提出"神经系统病变从肠论治",更符合中医学整体、互联、恒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论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帝内经》眠梦理论进行整理,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认为失眠的病机为气血盛衰、厥气客入、客邪阻遏等。治疗应补虚泄实,和合阴阳;通达经络,调和营卫;驱逐邪气,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6.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7.
张士卿 《中医儿科杂志》2020,(2):7-10,F0002
《内经》五郁之治,是针对五气太过而致五脏气郁所提出的治疗法则,从五郁治法概述以及相应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五法进行了理论阐释和临床运用举例。指出五郁之治不仅适用于内科常见病证的辨治,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病证的辨治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的对校研究,发现宋人整理《千金要方》时增补了大量新文献,其中有些与宋校《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方论》、《脉经》、《针灸甲乙经》等书中的相关内容相合,推断宋人校订这5本医书的时间虽异,但其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推测是宋人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用以修订、补充其所校之医书,此为考察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司揣内外"是《灵枢·外揣》省略(隐含)的关键内容,具有新的内涵,即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可通过"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而"司内外",并在此基础上"司内外揣内外",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本质和现象。这是《内经》的科学思想,并与科学原理及中医学的发展事实相符合,能弥补"司外揣内"的不足,因而提出了"司揣内外"是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之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借自然界"川""海"之象进一步阐释"六经"之经与腑的双重含义,以及"肠胃为海"在气血化生、津液输布、糟粕传化、扶正培本方面的内涵.指出"六经"与"肠胃"在生理上彼此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现代肠道研究中,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体现了肠胃为"气血生化之海""津液输布之海""糟粕传化之海".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参与调节机体免疫,体现了肠胃为"扶正培本之海".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控,如同六经与肠胃之间的海川循环,彼此依存、生生不息.通过探析"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在肠道各功能网络中的内涵,揭示象思维在中西医整合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挖掘经典及科研创新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