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午流注与中国古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午流注理论体系广泛引用先秦、两汉以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宋、明理学的背景下 ,采用了象数派《易》学的研究成果。其纳甲法几乎纯采象数派易学之说 ,融干支、五行、阴阳之说于一炉 ,结合针灸临床实践 ,创造性地建立起古代时间治疗学体系。该体系是古代医家在敏锐观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成功引入哲学思维框架立说 ,形成的一个医学与哲学巧妙嫁接的严密系统。这一成就在那个时代有相当的先进性 ,出现并流行于那个时代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欧翔 《针刺研究》2005,30(2):125-128
无论是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或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免疫的变化,均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灸通过干预免疫反应过程的某些环节,降低免疫反应给机体造成的损害,成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为临床采用针灸疗法调节中风患者的免疫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灸改善心肌缺血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特性。不管是心肌缺血的急性期、亚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针灸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在各期针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各期的病理特点,主要从改善心脏血管功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心肌细胞保护等角度,对近年来的针灸抗心肌缺血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结合表观遗传学研究特点,即强调除DNA和RNA序列以外,还有许多调控机制能调控组织和细胞中基因的"开"和"关",并融合表观遗传调控直接影响心脏发育,在心肌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将表观遗传调控引入针灸抗心肌缺血机制研究的可行性,以期为针灸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实验性家兔神经损伤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曙霞  高希言 《针刺研究》2003,28(4):263-266
目的 :探讨针灸对宫颈癌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 3 6只健康雌性家兔 ,针灸“次”、“肾俞”、“三阴交” ,观察对膀胱内压、排尿阈值、残余尿量以及膀胱盆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 :针灸可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 ,治疗组与造模组、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针灸“次”、“肾俞”、“三阴交”具有治疗宫颈癌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针灸对损伤神经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灸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Dong GF  Wu XD  Han YJ  Meng H  Wang X 《针刺研究》2011,36(6):457-460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针灸知识产权问题已日益凸显和引人关注。在此背景下,明确诸如针灸知识产权概念、范围、主体、客体、内容、获得方式等基本问题,将有益于继承和弘扬已有针灸文明成果,促进针灸科研与医疗不断创新、提高和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u JP  Gu SZ 《针刺研究》2011,36(1):62-6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针灸组主穴为背俞穴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配穴根据斑块所在部位而循经取穴,如合谷、外关、百会、曲池、委中等,留针30 min,另选取肾俞及较明显皮损处行艾条灸治,每处2~3 min,隔日治疗1次。西药组随餐口服阿维A胶囊2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对皮损程度进行PASI(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评分,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针灸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针灸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0.00%;西药组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愈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优于阿维A胶囊。  相似文献   
7.
"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系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科研项目。它以历史为主线,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多种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针灸学发展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丰富的文博信息;另外,它还是一个集针灸科普知识、刺灸技法、医疗实景展示于一体的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介绍其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展示的主要内容、系统制作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线粒体心脏损伤的研究入手,分析针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通路的研究进展。结果:研究多以大鼠为观察对象,主要从针刺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线粒体活性氧类(ROS)产生过量引起氧化应激,防止细胞内Ca2+超载和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等角度切入研究。结论: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基因网络、蛋白网络、代谢网络等的上游网络的调控环节。鉴于针灸作用的整体性特点,将miRNA引入针灸作用机制研究领域,可在基因或其他水平层面更好地揭示针灸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均差值为-73±16μV,3例升高,均差值为52±27μV,两组胃电波幅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和 P<0.01;激光针组和电针组针前频率分别为3.88±0.38次/分和4.02±0.31次/分,针后频率分剐为4.03±0.34次/分和4.03±0.33次/分,两组胃电频率针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光针后胃电波幅呈降低和升高两种变化,以降低为主,而胃电频率变化不明显,近似电针效应。另外,实验通过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胃电波幅先升后降,光针能够缩短波幅升高的程度和时间,提示激光针对胃电的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