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7篇
  免费   1528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1072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1499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83篇
综合类   3440篇
预防医学   6112篇
眼科学   426篇
药学   1203篇
  8篇
中国医学   802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96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154篇
  2010年   1112篇
  2009年   1073篇
  2008年   1283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965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近视眼防控的工作能力, 围绕近视眼防制, 该文分析了远视储备的意义及其正确运用, 指出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以往他人的经验, 在分析理疗仪器尤其是红光原理的仪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防控近视眼的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近视防控体系设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患者父母人格特征、认知调节情绪策略对青少年NSSI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就诊的青少年NSSI患者为病例组(60人),在学校、社区及医院选取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60人),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评价青少年NSSI的影响因素。  结果  对照组父母开放性、严谨性人格得分[(40.90±6.19)(48.18±6.12)]高于病例组父母[(36.88±5.02)(44.12±6.58)](t值分别为3.90,3.50,P值均<0.05)。对照组父母面对负性事件时在接受、积极再评价、再关注计划、积极再关注、合理分析的策略得分高于病例组父母(t值分别为3.43,3.58,2.36,5.44,3.53,P值均<0.05)。病例组父母的神经质与合理分析(r=0.31)、灾难性(r=0.37)呈正相关;开放性与积极再关注(r=0.30)、积极再评价(r=0.27)呈正相关;接受与外向性、开放性、严谨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40,-0.26);责备他人与外向性(r=-0.35)、宜人性呈负相关(r=-0.36);外向性与积极再关注呈负相关(r=-0.32)(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父母的经济水平、受教育年限、接受、积极再评价、合理分析、神经质、开放性、严谨性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9,0.60,0.59,0.45,0.53,0.81,0.76,0.74),自我责难、再关注计划与青少年NSSI行为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5,2.09)(P值均<0.05)。  结论  青少年NSSI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面对负性事件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影响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存在情绪调节障碍,还存在认知功能的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周期长、效果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青少年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中。本文就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极简版5Cs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PYD-VSF)的效度和信度。方法:使用线上调查方式,共18 586名来自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的青少年于2020年5月完成PYD-VSF、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对PYD-VSF进行条目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多群组分析、效标效度和增量效度分析。3个月后选取其中860人完成重测,用于评估重测信度。结果: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PYD-VSF的双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CFI=0.943,TLI=0.918,RMSEA=0.072);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PYD-VSF具有跨组的稳定性(△TLI<0.01,△CFI<0.01,△REMSE<0.01);PYD-VSF总分与PHQ-9得分呈负相关(r=-0.30),与CD-RISC-10得分呈正相关(r=0.43),均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重测信度(r)为0.7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YD-VSF负向预测抑郁(β=-0.27,P<0.001),且预测力高于其他变量。结论:极简版5C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单纯采用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0%较对照组18.0%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既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又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95-97+10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健康体检青少年60例,随机分为综合防控组(n=30)和常规防控组(n=30)两组,常规防控组青少年接受常规防控,综合防控组青少年接受综合防控,然后统计分析两组青少年的近视情况。结果 综合防控组青少年防控前后的近视率分别为73.3%(22/30)、33.3%(10/30),常规防控组青少年防控前后的近视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两组青少年防控后的近视率均显著低于防控前(P<0.05);防控前两组青少年的近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控后综合防控组青少年的近视率显著低于常规防控组(P<0.05)。综合防控组总满意度为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防控组的73.3%(22/30)(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效果较常规防控好,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吸烟率总体低于男性,但近年来女性的烟草流行形势严峻,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的传统烟草和电子烟使用均呈上升趋势[1].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使用调查显示,初中女生的尝试吸卷烟率高达7.1%,且有36.8%的女生曾听说过电子烟[2].由于青春期是健康行为建立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女性的吸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12~18岁青少年女性的烟草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实施青少年控烟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探讨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普陀区3 66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依据我国青少年性别、年龄百分位标准判断超重、肥胖,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比较不同性别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以及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的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检出率。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9.88%、13.49%,男生超重22.56%、肥胖18.29%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17.07%,8.45%(P<0.01)。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 普陀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的发生与超重、肥胖相关。青少年肥胖的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结局的累积性与关键期效应,为预防与干预逆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地区2所农村学校的710名青少年。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评估家庭逆境,《MacArthur健康与行为问卷》评价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逆境发生时间与数量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持续家庭逆境组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增加均有相关性[β值(95%CI)分别为0.35(0.15~0.54),0.16(0.01~0.32)]。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与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0(0.04~0.36),0.42(0.24~0.60)]、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4(0.01~0.26),0.23(0.09~0.37)]增加有关。在仅童年期家庭逆境中,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的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3(0.06~0.41),0.34(0.11~0.58)]、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7(0.02~0.31),0.21(0.02~0.39)]的风险增高。在持续家庭逆境组中,逆境数量≥3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相关[(β值(95%CI)分别为0.56(0.31~0.82),0.24(0.02~0.45)]。仅青春期家庭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无关。结论家庭逆境的多次发生可增加精神病理症状风险,童年期可能是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