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日益精致,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的幽门环肌切开术,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可能性,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本文对我院近2a来完成的46例新生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管理做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腔镜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儿腹腔镜外科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标志为StevenGans[1]应用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小儿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七十年代Gans等积极倡导将内镜用于小儿腹部疾病的诊断[1];(2)八十年代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更新与改进,小儿腹腔镜的应用日益广泛;(3)九十年代小儿腹腔镜外科技术趋于成熟。1990年Gotz首次报告了经腹腔镜行小儿阑尾切除术[2],1992年Gilchrist和Lobe将其应用到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其他手术[3]。从此小儿腹腔镜在世界各地开始兴起,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一种儿…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和婴儿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小儿外科腹腔器械的不断完善,使得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得以开展.与开腹手术相比此类手术由于在气腹下进行,故可导致腹内压升高、横膈抬高而引起呼吸功能的变化,同时腹腔内CO2的吸收入血又易引发高碳酸血症.我们通过对32例患儿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变化的观察,探讨手术中呼吸管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型内镜介入方式~([1])。患者术后的遵医行为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对疾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延续性护理是患者出院后继续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的策略~([2]),依靠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该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100例患者,分析延续性护理在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功能受损为特征。该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并发症多。近年来,内镜下治疗因其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逐渐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线治疗方法,尤其是内镜下肌切开术以其媲美手术治疗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然而,国内外对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适应证的选择及其确切疗效等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海博刀与三角刀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因贲门失弛缓症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POEM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海博刀者为海博刀组,使用注射针和三角刀者为三角刀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海博刀组25例,三角刀组32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博刀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三角刀组[(55.3±17.7)min比(69.5±9.4)min,P=0.038)];术中平均器械交换次数少于三角刀组[(4.5±1.5)次比(10.7±1.7)次,P=0.000]。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1年的随访中,海博刀组治疗成功率92.0%(23/25),三角刀组96.9%(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结论 海博刀能显著缩短POEM手术时间,并且获得与三角刀相似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其涵义为:"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这一理念正在消化科不断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梅雪灿  孙斌  许建明  孔德润 《安徽医药》2015,19(9):1730-1732
目的:了解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及操作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4年9月期间行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失迟缓的14例患者资料。了解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症状缓解及胃镜下缓解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分析经验。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1例病人出现渗血,电凝后止血。所有病例术后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明显,术前及术后Eckardt评分有显著差异。随访6~13月,均无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结论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安全性及短期疗效肯定,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