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914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4篇
  5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使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与保守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35例治疗1组采用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另治疗2组35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疼痛、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在治疗后第1、3、7d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与治疗2组相比显著较低(P0.05),在强迫卧床体位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2.86%)显著低于治疗2组(17.14%)(P0.05)。结论:将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感,减少强迫卧床体位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治疗,对照组进行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患者急诊治疗效果确切明显,同时应用可吸收肋骨钉在临床上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研究DR与CR诊断肋骨骨折患者的准确性、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7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术前均行DR与CR检查,且均经术后确诊,回顾性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并分析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判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DR诊断影像质量优占比78.16%显著高于CR诊断优占比例34.48%,P0.05;DR诊断肋骨骨折检出率91.30%、准确率89.53%、敏感性98.09%,均显著高于CR诊断66.30%、51.74%、78.07%,P0.05;DR诊断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90.70%,准确率为88.37%,敏感性为98.44%,均显著高于CR诊断52.33%、40.70%、77.78%,P0.05。结论:术前肋骨骨折诊断采用DR与CR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DR准确性和敏感性相对更高,更利于尽早检出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究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期间于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 7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术式将其分为两组,运用克氏针 肋骨内固定的 37 例患者列为克氏针组,运用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内固定的 38 例患者列为记忆合金组。比较两组患 者的治疗优良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呼吸情况、胸廓形状恢复、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经治疗,记忆 合金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肋骨接骨器治疗多发 性肋骨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及护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患者32例临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予以综合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0.0%,生活质量评分为(82.1±7.9)分,平均住院天数为(33.8±8.6)d,平均出血量为(351±82)ml,患者满意度为70.00%,平均住院费用为(9 315±682)元;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3.1%,生活质量评分为(93.7±6.6)分,平均住院天数为(24.6±6.4)d,平均住院费用为(6 319±411)元,患者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的并发症中褥疮形成、疼痛、骨折移位、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及气血胸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0.0%、63.3%、23.3%、16.7%、43.3%及26.7%;观察组的并发症中中褥疮形成、疼痛、骨折移位、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及气血胸形成发生率分别为6.3%、59.4%、9.4%、6.3%、15.6%及9.4%。以上情况除了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肋骨骨折部位与早期胸内合并伤及并发症的结局关系,确定引起上述合并伤及并发症的高风险部位,并评判其对早期胸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272例,男性193例(71%),女性79例(29%);年龄19~97岁,平均57.1岁.肋骨骨折数(4.4±2.7)根,胸壁损伤简明损伤定级评分(AIS)(3.4±0.9)分,ISS评分(17.0±9.3)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26.6±11.6)分,住院天数(11.7±7.0)d.肋骨骨折部位:上胸部近胸骨段66例、上胸部前外侧段31例、上胸部后外侧段7例、上胸部近脊柱段15例、中胸部近胸骨段110例、中胸部前外侧段73例、中胸部后外侧段21例、中胸部近脊柱段45例、下胸部近胸骨段28例、下胸部前外侧段31例、下胸部后外侧段25例、下胸部近脊柱段60例.早期胸内并发症:气胸62例、血胸201例、血气胸58例、肺挫伤191例、纵隔气肿18例、肺不张62例、皮下气肿29例以及心肌挫伤64例.统计分析肋骨骨折部位与早期胸内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胸部前外侧段是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5%CI:0.56~0.73)、0.65(95%CI:0.56~0.74)、0.80(95%CI:0.66~0.93)、0.67(95%CI:0.55~0.79);而中胸部近脊柱段是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59(95%CI:0.52~0.66).结论 上胸部前外侧段肋骨骨折与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以及中胸部近脊柱段肋骨骨折与血胸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是胸内合并伤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早期胸内并发症发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全国著名骨伤专家梁铁民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正骨经验,简述了梁老生平。梁老学术思想表现在突出整体观念,主张辨证施术;注重调理气血,强调药物接续;重视望问切触量法五诊结合等三个方面。对于梁老正骨经验先进行了综合论述,进一步佐证其学术思想;后分别从小儿桡骨头半脱位、颈椎错位、胸腰椎小关节错位、肋骨骨折等梁老研究较深入和比较擅长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是颈椎错位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法操作,体现出梁老高超的手法技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