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0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7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427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医病机认识及治法。认为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邪毒损伤冲任,结于子门,致使带下色、质、气味异常,临床诸症并见,甚或伴发外阴臊疣瘙瘊。临证时应随证变法,肝郁克脾、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正虚邪恋、湿热瘀毒治以扶正祛邪,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清除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祛除实邪、温中补虚、寒温并用等治法的应用,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明热证、阳明腑气不通证、阳虚寒实内结证、脾胃虚寒腹痛证、脾胃虚寒呕吐证、脾肾阳虚下利便脓血证、寒热错杂痞证、脾胃寒热兼杂证等脾胃相关疾病的证治特点及白虎汤、三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探索及分析《外科正宗》对咽喉病的辨证论治特点,咽喉病以其病因病机分虚实,据其临床表现分疾病进展顺逆。《外科正宗》提倡"内外合治"的中医外科学诊疗思路。内治法将实火咽喉病分表里因势利导,虚火咽喉病则辨阴阳所虚而调之。外治法包括针刺泻热法、药散吹喉法、探吐涌痰法、咽喉异物取出术、喉断裂伤缝合包扎术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独特优势,临床上依据肺肠相关理论,采用肺肠合治法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予以探讨,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1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1.1肺与大肠经脉相互连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辨证施治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清肝泻火,滋阴潜阳、祛痰化浊、活血化瘀、滋肾养肝、补中益气、调理冲任、益阴助阳法,分别用九九降压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号方。  相似文献   
8.
9.
辨治高脂血症重在理脾化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熊文生 《新中医》1996,28(11):4-5
本文简述了高脂血症的发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认为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湿脂浊,注入血脉,是高脂血症发病的主要病机,由于痰成于脾,也化于脾,从而提出高脂血症的治疗,应重在理脾化痰。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一种较难治疗的疾病。目前 ,西医学对本病 (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使该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尤其是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为本病的彻底治愈找到了一线曙光。由于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脾胃 ,与肝胆和肾脏有密切关系 ,因此对本病的治疗也就多从脾胃着手 ,其次从肝胆进行治疗 ,也有从肾虚及瘀血、湿热、痈疡论治者 ,现分述如下。1 从脾胃论治  脾胃是慢性胃炎的病变中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