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医病机认识及治法。认为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邪毒损伤冲任,结于子门,致使带下色、质、气味异常,临床诸症并见,甚或伴发外阴臊疣瘙瘊。临证时应随证变法,肝郁克脾、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正虚邪恋、湿热瘀毒治以扶正祛邪,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清除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2.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方式及致病特点与伏邪致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伏邪理论的溯源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的探究,认为二者密切相关。根据伏邪致病的特点及发展、传变规律来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做到见微知著,见病识源,抓住疾病的本质。在无明显临床症状时,着手解决驱逐伏邪,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重视攻逐伏邪,驱除宿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因气候高寒多见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大优势。丛慧芳教授以其30余年丰厚的中医妇科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积累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疗经验,基于"伏邪理论"提出"伏寒三阶梯"的致病机制。深刻理解"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阶梯式的致病途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痛经虽与痤疮分属不同疾病,但二者病因病机却有相似之处,气滞、血瘀、寒凝、湿热等病理产物不仅可以瘀阻胞宫经脉致使"不通则痛",亦可诱导痤疮的发生.如气滞血瘀型痛经,日久化火上炎,痤疮丘疹色红,皮损经前加重;湿热蕴结型痛经,热盛肉腐成脓,痤疮囊肿脓疱,面部油腻痒痛;寒热错杂型痛经,少腹冷痛喜暖,目赤咽干面红,粉刺丘疹黑头.故临证时应异病同治,随证变法,施以疏肝理气除郁热、清热利湿化腐脓、清上温下调寒热、火针刺疮消疡肿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7.
丛慧芳教授熟读中医经典医籍,善应用于临床,注重中医四诊合参,认为子宫肌瘤在活血消癥的同时注重疏肝,从肝论治,方选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6例。穴位埋线组选取血海、三阴交、地机、子宫和关元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针刺组选取与穴位埋线组相同的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经周期后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穴位埋线组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情况,但远期效果穴位埋线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9.
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笔者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肝郁脾虚,血失统摄,冲任不固。虚热瘀是其出血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因实致虚,因虚致瘀,虚实错杂,虚热瘀互为因果,急则治其标,给予化瘀止血,清热补虚治疗大法。血止后,求因治本,益肾疏肝理脾调理善后。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丰富并完善了五行学说,并以此为基立法,运用于妇科病治疗中,对疾病的认识、脏腑间的关联及治疗原则作详尽论述,对现代临床妇科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