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茂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833-83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部病变。中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以致发生慢性胃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临床实践,慢性胃炎患者辨证无论虚实,均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通过临床辨证,慢性胃炎患者又以中虚气滞为多见。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笔者从气论治,以治气为主,根据证情结合疏肝、化湿、泄热、降逆、消导、化瘀、益气、补阴诸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慢性胃炎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曲生主任医师以治疗内科杂证为擅长,尤其对治疗脾胃病、咳喘病经验丰富,本文就曲生教授从脾胃论治痹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黄疸大多以湿邪为病因、以脾胃为病位,亦有医家认为病位在肾.但西学东进之后,黄疸的病位明显有从脾胃向肝胆转变的特征.现代越来越多的医家更加重视瘀血、血热的病因,提倡从血分论治黄疸.本文结合历史的发展,对黄疸病因病位的演变做了系统梳理,介绍了黄疸病机演变过程,认为肝胆与黄疸的关系受到了西方医学影响,有将二者...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按其主要症状表现,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积滞"等范畴,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较显著优势。目前国内中医研究对本病多从肝脾(胃)论治,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与"心"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养心安神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中医古代文献研究分析"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与脾胃相关理论及心与脾胃经络相连属等中医理论,阐述从心论治脾胃疾病的依据及可行性,为从"心"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中医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陆长清是青海省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近60载,尤擅脾胃病的治疗,自创了脾胃病治疗八法,其从脾胃失调论治脾胃病见解独到,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他对脾胃病从脾胃失调论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及基础、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探讨肝胆与脾胃、肝失疏泄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治疗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并合理施用调肝诸法。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至今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疗效尚欠满意,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其一定的优势。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宋兴[1]认为六淫邪毒皆可为患,气机郁闭、邪毒内陷是本病病机核心所在;曹洪欣等[2]认为本病的发病和病机与大气下陷密切相关,进一步提出“虚”和“陷”是本病的两个层次的病理变化;成建定等[3]从脾胃学说探讨认为本病的病机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刘弼臣[4]从肺脾论治小儿病…  相似文献   

8.
谭欣圆  周晓虹 《中医学报》2020,35(1):113-116
周晓虹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道、胃,发病与肝、脾、肺、心等密切相关。胃为阳明腑,多气多血,气有余则易化火,扰动气血,气血壅而不通则气机逆乱,故治疗脾胃病多从清热和胃论治。周教授认为辨病抓主要病机病位,立治疗大法,个体则多表现为兼证的差异,分脏腑论治。本病治疗应清脾胃、肝热以和胃,根据兼证分别疏肝、润肺、清心、健脾,体现中医辨证的个体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胆石病"从肝论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病从肝论治"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内涵丰富,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临床基础。胆石症静止期主要可分为肝胆气郁和肝阴不足两型,临证中分别采用疏肝利胆和养肝柔肝治疗,同时兼顾脾胃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法方药。方法通过对心与胃的解剖位置、经络特点、五行关系、生理功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心与胃的相关性,探索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调心治疗脾胃病,体现了欲治其子,先安其母,开辟了治疗脾胃病的新途径。结论从调心治疗脾胃病值得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伤寒杂病论>起中医皆从脾胃论治黄疸,而张锡纯倡导胆脾同治,突出了肝胆在黄疸因机证治中的地位,对现代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内治法、外治法等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行了详尽的综述.认为中医治疗厌食症以辩证论治方药为主,重在调理脾胃功能,同时说明本病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祖国医学无病毒性肝炎这一病名.但从本病的症状和转归来看、对黄疸,胁痛、积聚等的描述与本病相类似.此外如湿热病、脾胃病等,亦颇多与本病类似的描述.目的:讨论针灸治疗病毒性肝炎.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当以疏调肝胆,调治脾胃为主要原则;正邪兼顾,以清除肝炎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黄疸是以目黄、面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黄疸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从肝胆脾胃之湿热或寒湿论治,但临床疗效往往不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者.笔者结合临证经验和目前病毒性肝炎黄疸的一些新的看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探讨了戊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提出本病病机为湿热相交、瘀阻血脉;主要病理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型、肝脾轿瘀型;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16.
同仁堂特聘中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栗德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工作,学验俱丰,德艺双馨。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栗教授对痞满论治尤有心得。栗教授认为痞满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之分,其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临床上辨证论治,分而治之,随症加减。栗教授指出,对于痞满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为病程比较长,发展比较慢,病情经常反复,所以寒热错杂比较多,在临床上覆盖面比较大,而且在研究脾胃病过程中发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的痞满症状更为严重,更为顽固,所以栗教授重点对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寒热错杂证以及萎缩性胃炎进行了研究。作者为栗教授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院内学术继承人,现将老师论治痞满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且不易治愈,临床以腹胀,胃痛,胃酸,呕吐等症状为多见。陈以国教授潜心医学三十余载,勤研岐黄,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在临床上辨证诊断善从舌脉入手,在症脉不符时往往舍症从脉。临床上将脾胃病分为肝脾失和、肝胆胃郁热、脾胃虚寒、脾胃不足、肺胃积热、瘀血络阻6型。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重在调肝,从肝论治,主要有调肝运脾、调治寒热、调和气血,强调肝之疏泄条达,脾之升清,胃之和降的特性,以和缓为准绳,时时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属胸痹范畴,病为在心,但历代医家确常常从脾胃论治,从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不难看出"见心之病不治心"的中医脏腑论治的整体观念。同时可看出脾胃论治在冠心病中医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要调理脾胃,以益气健脾,和胃养阴为大法.从脾胃论治的溯源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贵在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