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5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03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05篇
  1篇
中国医学   395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86篇
  1996年   577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的块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煎剂。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外用还可消肿止痛~([1])。在古医籍中所记载的诸多方剂中含有半夏的甚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隋唐及之前,宋元时期与明清及近代的虚劳病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利用R语言数据挖掘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词典精选本》中的方剂药物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药物药类及药物性味与归经)、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3个历史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与熟地黄,使用药类居前的均包含补虚药、清热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累计频率均高于62.40%,药性以温性居多,药味都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中归肾经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共得出45个药对与药组,27个聚类方。结论:虚劳病的治疗在隋唐及之前取法经方以调和气血,宋元时期以补阳与补土为特点,明清及近代则重视阴精补益,呈现由气血并治,到倾向阴阳分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痔古方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对41部古籍论著中治疗痔外用方剂进行搜集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搜集符合纳入标准古方68首,中药149味。使用频数前5的药物依次是白矾、信石、黄连、大黄、黄柏;药物组合最常用的两个药对为"白矾、信石""黄连、黄柏";基于关联规则的新方分析,得到潜在关联的新方6首。结论:古外用方剂治疗痔主要运用直接接触及煎汤熏洗两种方式,使用药物种类广泛。直接接触类以白矾、信石、轻粉、雄黄、朱砂、砒霜、蟾酥等攻毒杀虫、蚀疮祛腐类药物为主;熏洗类以黄连、黄柏、苦参、黄芩、大黄、防风、芒硝、甘草、槐角、荆芥等清热解毒、燥湿祛风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特点,为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所载方剂,并查出方剂中药物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频次≥40的药物有24味,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对药物配伍规则;通过聚类挖掘得到5首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多属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脾肝肾,高频药物配伍及组合多有补血活血,益肾填精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宁心定悸方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安全性及血清NO、ET-1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自拟宁心定悸方治疗。系统观察指标有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指标、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总心搏数、平均心率及室早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各项目及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心定悸方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控制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减少室性早搏个数、改善患者主观症状,调节室性早搏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作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张爱明 《陕西中医》2019,(3):351-353
目的:观察采用加服益气活血托毒法在肛瘘术后运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行肛瘘术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术后采用加服益气活血托毒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相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总分为(2.17±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9±0.75)分,相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术后采用益气活血托毒法,疗效较好,内外兼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五味中之辛味能兼通四气,复兼四味。历代医籍有关气味配伍的记载有很多。如辛行淡渗、辛甘化阳、辛散咸软、辛散酸收、辛开苦降等配伍方法,充分体现了辛味药物在方剂配伍应用中的广泛性特点。因此,认真研究、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并进而探讨其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辛味药为例,探讨其在方剂学中的作用,发现:辛味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动"二字。这与中医学对机体的认识的主旨思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相一致。作用机理在于:以其"动"的特性,协其他药性之偏以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即以偏纠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通痹方剂结合西药治疗寒痹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寒痹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拟通痹方剂结合西药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9.0%,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9%,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方剂结合西药能够减轻寒痹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记忆功能、脑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肾益气活血方剂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72.0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FPG、2 h PG及观察组血清HbA1c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及观察组指向学习、联想学习、图像自由记忆、记忆商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Ⅰ、Ⅴ波潜伏期及2组Ⅲ波潜伏期、Ⅲ-Ⅴ波峰间期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益气活血方剂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脑记忆功能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效缓解患者脑功能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冯美杰  潘志 《吉林中医药》2020,40(8):1110-1113
器官纤维化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存质量,还会转变为不可逆的脏器硬化,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器官纤维化阶段的积极防治是阻止病程发展,乃至逆转为正常状态的关键。近年来,不少中医药工作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器官纤维化从整体、细胞以及基因调控水平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揭示各器官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及中药作用机理,发现中医药防治器官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对近年来中医药方剂防治器官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