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0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594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2742篇
内科学   160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013篇
特种医学   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1470篇
综合类   5596篇
预防医学   1717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960篇
  5篇
中国医学   1108篇
肿瘤学   14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078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156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313篇
  2007年   1115篇
  2006年   1085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487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513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预后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12例后肾腺瘤均为境界清楚的肿块;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小而密集,排列成腺泡状、乳头状、分枝小管状,间质不明显;细胞丰富,核圆形、卵圆形,无核仁,染色质细腻,胞浆稀少,淡染,少见核分裂象;部分可见砂粒体样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WT-1、CD57、PAX8、Vimentin、PAX2阳性,CK7、CD10、CD117阴性。结论:后肾腺瘤为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临床特征不明显,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20年5月-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83例,息肉病理类型为增生性或炎性息肉的纳入对照组(44例),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纳入腺瘤组(13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计算FIB-4指数,比较两组各指标有无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腺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IB-4均高于对照组,腺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AST、FIB-4指数为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4风险评估中的AUC为0.8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6%、90.9%。结论 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有预测价值,可帮助初筛腺瘤性息肉发病高危人群,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和优化鉴别、纯度和效价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和完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来源的门冬酰胺酶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了Xbridge protein BEH SEC(300 mm×7.8 mm, 3.5μm, 200?)和TSK G3000swxl(300 mm×7.8 mm, 5μm)2款色谱柱在纯度测定方法中的分离情况,并对流动相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效价测定方法中反应的量效关系和线性范围,探讨了斜率比模型和标准曲线法的效价计算方式。结果:以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6.7)为流动相,采用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进行分离,主峰前后各杂质峰分离度有了较大改善。2种菌种来源的门冬酰胺酶效价反应剂量在2~30 U·mL-1范围内均呈直线反应,r均大于0.995,标准曲线测定方法更为简单、准确,样品采用高低双剂量可以有效消除实验误差,双剂量测定偏差可小于±2.0%。结论:与绝对法相比,相对法在效价测定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都有较大...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o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流行特征,为DEC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1 67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菌株分离与鉴定,对DEC感染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DEC总检出率为12.96%,优势菌群为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占比51.61%(112/217)。随时间推移,DEC总检出率逐年上升,7—8月是DEC检出高峰月。DEC感染病例无性别差异;DEC感染率城区高于乡镇;≤3岁年龄段病例的DEC总感染率最高(14.20%),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高发年龄段是≥60岁组(4.94%),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肉及肉制品是DEC病例可疑食品暴露主要食品类别,占比28.65%。 结论 2016—2019年通州区DEC优势菌型为EAEC,7—8月为检出高发月份,感染病例在年龄和居住地上存在差异,暴露食品以肉及肉制品为主,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宫腔化脓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盆腔炎性疾病(PID),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椎间盘炎是发生于椎间盘间隙和邻近椎体或软骨板的感染性病变,其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诊断延迟直至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及下肢肌力减弱。本文报道了1例因取环手术引发宫腔化脓性感染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炎,出现腰痛伴行走障碍的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加深了对PID的病原体、感染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其严重不良后果的认识。对于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临床医生除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之外,还应仔细询问病史并了解病情的演变过程,及时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岩刘雪  刘永梅 《眼科》2022,31(5):399-400
一例表现为双眼反复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8岁女性患者,经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垂体MRI检查等最终确诊为垂体ACTH微腺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眼科, 2022, 31: 399-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