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艾灸方法。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别采用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组)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统计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达到治疗胃脘痛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 方法 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常给患带来一定的痛苦,研究表明DU有导致胃酸分泌异常的因素,临床治疗以抗酸为首选。本人近年来,采用针刺中、上脘及足三里、内关穴治疗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四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热秘型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媛媛 《陕西中医》2011,32(9):1228-1229
目的:了解腹四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热秘型临床疗效,并与麻仁丸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7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四针针刺和麻仁丸治疗20d后观察疗效。结果:腹四针治疗组在降低每周便秘量表总评分方面优于麻仁丸组(P<0.01)。结论:腹四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热秘型有调气机、畅津液、调五脏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按照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艾灸足三里、内关、中脘3穴,每日2次,每次30 min,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患者5 d内的总胃肠减压量.结果 两组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艾灸疗法,在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等各方面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左天伟 《哈尔滨医药》2011,31(6):456-457
中脘穴为临床常用穴,本文从古代相关文献描述、特殊穴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四个方面总结近年来中脘穴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膈肌痉挛"可取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脘穴点按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8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术后24?h仍未排气排便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日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中脘穴点按,并于首次按摩后1?h加强按摩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运动、热敷等常规治疗,并对常规治疗24?h仍未排气者按照试验组方案给予中脘穴点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开始时间、排便开始时间和腹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中39例(84.78%)患者于首次治疗90min内排气,开始治疗后24?h内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仍有42例患者未排气,转入试验组接受中脘穴点按治疗,其中33例(78.57%)在首次中脘穴按摩后90min内排气,开始穴位按摩治疗24?h内总有效率95.23%。试验组患者开始治疗后24 h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76,P=0.000),开始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t=14.28,P=0.000;t=12.75,P=0.000)。结论 中脘穴点按能有效缓解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腹胀及排气障碍,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