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6篇
  6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精神障碍。据报道, 全球范围内普通人群的终生患病率为0.8%~3%, 中国普通人群的年患病率为1.63%。多数研究发现,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而低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2∶1。强迫症起病年龄较早, 症状可在10岁以前就出现,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19~35岁, 但儿童强迫症平均发病年龄为9~12岁。强迫症通常表现为慢性病程, 迁延不愈, 治疗难度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1病例
  患者,男性,31岁,无业。于1996年无诱因出现不自主扭头颈、点头、眨眼睛、歪嘴巴等动作,每天数十次,同时发出“哼哼”声,有时说脏话,无法自控,病情逐渐加重。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语乱,称“脑子里总有小人在讲话,不受自己控制”。经常发脾气,打骂父母,坚信父母联合外人来害自己,要用电褥子电死自己,故意让自己去医院看病是在害自己,扬言要杀死父母,冲动毁物,挥霍、乱花钱,多次无故外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年来,患者多处就诊,诊断“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先后服用氟哌啶醇片(最大剂量8 mg/d)、异丙嗪(最大剂量250 mg/d)、丙戊酸钠缓释片(最大剂量1.0 g/d)、奎硫平(最大剂量700 mg/d)及奥氮平(最大剂量15 mg/d)等治疗,抽动症状控制欠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病情反复发作。自2012年12月3日逐渐换用阿立哌唑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 mg/d,4 d后加至20 mg/d,治疗16 d后抽动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症状亦随之缓解。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 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是降低疾病复发率、致残率和负担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精 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中使用绘画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措施。现就绘画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进展作 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尽管目前有大量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然而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给药 方式等因素,导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透皮给药的方式能够减少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肠道刺激,血 药浓度更加稳定,且给药方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布南色林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有 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和认知症状,目前已经完成了3 期临床试验,有着较高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在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前景。现就布南色林透皮贴剂的研究现状作进一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 数(BMI)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首发抑郁症患者(符合美国精 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 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47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 人群91 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ILLIPLEX MAP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受试者血浆中MCP-1 的水平,分 析首发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将受试者根据BMI 的不同分为体质量过低、正常、超重及肥胖 人群,分析抑郁症患者不同BMI 分级人群中MCP-1 水平的变化及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 者血浆MCP-1 水平为(197.61±60.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9±65.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在对照组和抑郁症组中,血浆MCP-1 水平与BMI 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360,P< 0.01;抑郁 症组:r=0.435,P=0.003);抑郁症组中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患者MCP-1 水平[(181.21±47.12)ng/L]明 显低于对照组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者[(212.54±64.35)ng/L;t=2.481,P=0.015],在超重及肥胖人群, 两组MC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男性血浆MCP-1水平[(207.86±59.54)ng/L] 较对照组男性[(262.95±66.24)n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7);在女性中,两组 MCP-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血浆MCP-1 水平显 著降低,且MCP-1 水平的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肥胖程度有关,提示MCP-1 与肥胖的相互作用与抑郁的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索抑郁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眼动追踪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抑郁症患者 的情绪调节、情绪信息处理和精神运动障碍。现主要综述探究性眼动、眼跳范式和自由观看范式三种 眼动追踪范式在抑郁症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实践中的可能价值,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 连续纳入 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1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 472 例 抑郁症重度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企图史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自杀企图史组与无自杀企图史组。对有 自杀企图史和无自杀企图史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药物、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 多因素分析,对有自杀企图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有自杀企图史组 120 例, 无自杀企图史组 352 例。与无自杀企图史组比较,有自杀企图史组女性多[68.33%(82/120)比 57.39% (202/352),χ2 =4.48,P< 0.05]、发病年龄早[34.00(24.25,44.00)岁比 38.00(27.00,49.00)岁;Z=-2.01, P< 0.05]、病程长[6.50(1.00,15.00)年比 3.00(0.58,10.00)年;Z=-3.07,P< 0.01]、发作次数多[2.00 (2.00,3.75)次比 2.00(1.00,3.00)次;Z=-3.01,P< 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4, 95%CI:1.05~2.56,P< 0.05)和病程长(OR=1.04,95%CI:1.01~1.07,P< 0.05)是患者有自杀企图史的 危险因素。结论 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患者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如女性、病程长、发作次数多等, 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临床中对自杀风险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临床数 据与生物样本库的受试者数据库中选取符合分析要求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n=102),按照服药依从性分 为两组,依从性好组(n=40)和依从性差组(n=62)。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居住 地、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发作次数、固定医生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探讨上述因素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在受教育年 限、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发作次数、固定医生方面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8.516、 6.030、6.706、5.192、5.170、4.809,均P< 0.05),且上述条目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均与患者服药依从 性相关(均P< 0.05)。结论 家庭关系不和睦、独居、家庭经济状况差、发作次数多、医生不固定、教育 水平低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人群中儿童期虐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 采用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北京安定医院符合入排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 研究,共连续纳入224 例抑郁症患者及214 例非抑郁症人群。采用调查问卷(自编)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 信息(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工作状态、吸烟史及体质量指数)、疾病史、精神疾病家族史;采 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CTQ-SF)评估研究对象16 岁前的经历;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 研究对象在过去生活状态中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3 个维度。采 用单因素分析对抑郁症患者与非抑郁症人群进行基本资料、CTQ-SF及SSRS 评分的比较,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成年期患者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抑郁症患者中有儿童期虐待经历者(93 例, 41.52%)多于非抑郁症人群(51 例,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P <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 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虐待是成年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OR=2.030,95%CI:1.302~3.164)。抑郁症患者 社会支持总分[(32.33±7.45)分]、主观支持[8(6,10)分]、客观支持[17(14,21)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 [6(5,8)分]均低于非抑郁症人群[分别为(36.79±6.24)、9(7, 11)、20(17, 23)、8(6, 9)分],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1)。抑郁症患者中,有儿童期虐待者社会支持得分[(30.41±7.99)分]、主观支持得分 [7(5,9)分]、客观支持得分[(16.57±4.78)分]均低于无儿童期虐待经历者[分别为(33.70±6.76)、9(7,10)、 (18.53±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非抑郁症人群中,有儿童期虐待者主观支持得分 [8(6,10)分]低于无儿童期虐待经历者[9(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儿童期虐 待是成年期抑郁症及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片带量采购中标药(乐友)与原研药(赛乐特)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医生处方行为及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推动中标药品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半年和上年同期处方帕罗西汀片患者的门诊数据,根据所用药品厂家分为中标药组和原研药组,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对原研药和中标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剂量、血药浓度、常见不良反应指标异常发生率、换药率、药品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中标药和原研药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催乳素升高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时间段原研药换为中标药的换药率为5.52%,而参比时间段换药率为2.87%,两个时间段上述换药者中分别约有0.59%和0.48%又换回了原研药。试验时间段患者次均中标药品费用(310.38元)和总药品费用(1 052.77元)均明显低于参比时间段(P<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帕罗西汀片的中标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