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进钉角度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侧块螺钉置钉安全角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寰枢椎形态正常者行颈椎侧位X线摄片和寰枢椎轴位CT扫描,在影像学图像上对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矢状面最大进钉倾斜角、最大进钉内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应用影像学观测的进钉角度对21例上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后路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观察后弓侧块螺钉置入后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影响,术后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加重。其中13例行手术前后CT检查,并测量螺钉置入前后的相关参数,评估置钉的安全性。结果(1)寰椎后弓侧块矢状面进钉倾斜角最大头倾10°、最大尾倾6°,最大倾斜角随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2)当进钉点由内侧改为外侧时,置钉内倾角需作0°~30°的相应调整;(3)手术实际进钉角度与术前预测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在预测范围内;(4)临床病例均置钉成功,影像学显示在常用的进钉区域内置钉无螺钉伤及椎动脉、脊髓等周围组织的现象。结论寰椎后弓侧块置钉在矢状面和轴平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角度范围,依据此范围置钉可增加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股骨干骨折往往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大腿丰富肌肉的牵拉和强大的外力,使得骨折端很不稳定,绝大多数需要内固定治疗。但大腿肌肉、血运丰富,骨折位置较深,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可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我科2004年2-11月对11例股骨干骨折行膨胀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1例,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45例,非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76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37.19%;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溃疡病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agner分级和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培养出多药耐药菌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4株占57.89%;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担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均<16.00%。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溃疡病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agner分级和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水胶体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临床预后,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深部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VSD联合普通无菌纱布治疗,治疗组行水胶体敷料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的VAS疼痛评分、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以及清洁创面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患者换药时VAS评分治疗组为(2.28±1.13)分、对照组为(4.39±1.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堵管率、平均创面清洁时间分别为0、11d、对照组分别为47.5%、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VSD治疗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预后良好,可缩短创面清洁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细菌清除率,防止引流管堵漏,减少更换引流管的次数,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47-1753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因确诊胸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6~73岁,平均53.6岁。术前JOA脊髓损害评分(11分法)平均(6.26±1.92)分。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及有效率。在术前MRI矢状位T2相观察脊髓受压节段数、脊髓内有无高信号,MRI轴位T2相上观察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侧方型),在受压最重节段测量并计算正中矢状径残余率、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中央/侧方突出、软性/硬性突出、手术节段、T2髓内高信号、手术方式、是否合并其他脊柱疾患、正中矢状径残余率、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对JOA改善率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13~109个月,平均48个月。至随访结束时,疗效优良率为81.25%(39/48),改善率平均为62.56%(-20%~1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MRI轴位中矢状径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中央/侧方突出、软性/硬性突出、手术节段、T2髓内高信号、脑脊液漏、手术入路、合并其他脊柱疾患、MRI轴位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疗效相对满意,MRI轴位正中矢状径残余率与术前JOA评分是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力学中心体表标志点,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下肢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膝骨关节炎(OA)终末期患者实施初次TKA治疗,股骨侧采用髓内定位,胫骨侧采用髓外定位,实验组(34例)踝关节力学中心位于踝间线足背动脉处,对照组(30例)定位则按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测量患者胫骨假体胫骨角及后倾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年。胫骨假体胫骨角平均度数:实验组为(2.1±0.2)°,对照组为(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假体后倾角:实验组为(3.1±0.2)°,对照组为(3.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胫骨假体力线优于对照组。结论踝间线足背动脉定位可靠,其标示简单易行,能提高胫骨假体力线的精确度,不失为TKA术中踝关节力学中心定位的理想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9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融合内固定;B组76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融合与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采用电视透视吞咽研究(videofluor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查评估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Odom评级及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椎体间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12.7%)出现邻近节段退变,B组19例(25%)出现临近节段退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前者术后吞咽困难和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肉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7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外科分期等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等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11~30岁者,多见于股骨(42%),胫骨(28%),腓骨(9%),肱骨(10%).其中约88%的患者病理分级较高,普通型骨肉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82.83%),11.44%出现早期转移.病理分级较低者多为骨旁型(7.08%)、低级别中央型(3.81%)和骨膜型(1.09%).结论 对原发性骨肉瘤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分布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林  金永明  杨迪 《浙江医学》2008,30(7):708-71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固定,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内固定治疗常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如PFN)。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我院近年来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复位作用。方法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首先全麻俯卧过伸复位,排除体位复位对伤椎高度的恢复作用,C型臂X线机透视记录后凸成形球囊扩张前伤椎的影像资料,然后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摄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除体位复位因素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伤惟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