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下肠屏障完整性的维持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肝硬化模型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10只,模型组与干预组予500m L/L四氯化碳(3m L/100g)皮下注射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3m L/100g)皮下注射,均为8周。干预组制模第15天起予大黄素(5mg/m L,5m L/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天1次。8周后处死大鼠,行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测定门脉压力,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取末端回肠组织及肝脏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肠黏膜TUNEL凋亡检测。结果 (1)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P<0.05)。(2)门脉压力:模型组(13.73±1.81)mm Hg,较对照组(5.64±0.88)mm Hg显著升高(P<0.05),大鼠明显处于高循环状态;干预组门脉压力(10.25±1.47)mm Hg,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3)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ALP)水平:模型组[(594.22±317.82)U/L,(1008.33±778.70)U/L,(6.00±5.29)μmol/L,(802.78±396.94)U/L]较对照组[(60.20±21.30)U/L,(149.80±43.03)U/L,(1.00±0.44)μmol/L,(196.20±31.29)U/L]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292.20±140.12)U/L,(350.40±173.35)U/L,(2.49±1.10)μmol/L,(552.20±303.37)U/L]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ALB模型组(16.29±1.26)g/L较对照组(23.42±1.56)g/L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18.89±1.02)g/L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4)肠道黑染百分比:模型组(68.05±2.09)%,较对照组(81.68±3.15)%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74.50±4.28)%,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5)肠黏膜凋亡小体:模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大黄素干预后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结论大黄素对肝硬化大鼠高动力循环状态下肠屏障完整性有较好的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慢性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用拉米夫定治疗,定期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YMDD变异等指标,疗程均为1年。疗程结束后两组各随机抽取30例病例,采集外周血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肝功能、病毒载量恢复时间,提高E-抗原转换率、延长YMDD变异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树突状细胞表型CD1 a、CD80、CD86、HLA-DR、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刺激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治能够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其机理与树突状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血浆及结肠黏膜Ghrelin变化,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处理;对照组予得舒特处理,连续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及大便性状等症状变化,分别应用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Ghrelin变化。结果:基于总体疗效结合主要效应指标改善分析,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患者血浆及结肠黏膜Ghrelin呈高表达变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及结肠黏膜Ghrelin表达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及结肠黏膜Ghrelin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Ghrelin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影响Ghrelin的释放,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从而发挥缓解腹痛、腹部不适,改善大便性状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涛  谢建群 《吉林中医药》2008,28(6):401-402
谢建群教授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其临床辨证具有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的特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是关键,脾肾双补是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应贯穿始终;遣方用药,善用药对;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汤加味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SAP患者86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为消化科门诊常见疾病,临床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1-2]。结合典型症状和胃镜检查确诊RE相对容易;但部分NERD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下无阳性的黏膜损伤,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阳性率性也并不理想[3]。本研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h食管pH测定阳性率与Gerd Q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109 名接受食管24小时动态pH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DeMeester记分和GERDQ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所占比例,统计分析患者GERDQ量表评分及动态pH 记录仪记录的DeMeester记分。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在多个科室首诊,以GERDQ 8分为分界点,对食管24小时pH测定DeMeeste评分阳性和阴性的区分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存在多样性,GERDQ评分用于食管24小时pH测定前筛查评估可提高监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定期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等指标,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肝功能复常时间、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病毒反跳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巴派特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选择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瑞巴派特保留灌肠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1规亦无异常变化.结论 瑞巴派特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通过胃镜介导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且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创伤小、便于护理及成功率高的特点.操作仅需在胃镜室及床边麻醉下即可进行,患者易于接受.目前使用广泛的是Pull法和Push法,而采用Introducer法不多,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16例具有适应证的患者采用Introducer 法行PEG,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