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民国名医张简斋先生治疗肺系病证的辨治特点,选取咳嗽、喘哮、肺痨三种疾病作为代表分别论述。关于咳嗽,张简斋常用的治法有辛宣疏化、清肃平逆、健脾化痰、益气托化等;关于喘哮,首辨虚实新久,治疗以宣肃及摄纳为主;关于肺痨, 重视辨病体与本虚之异同, 治疗则以和养为主,重视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及气血阴阳的亏损。张简斋治疗肺系疾病,灵活运用托化、和养、清肃、疏化、辛宣、育阴潜阳等多种治法,用药轻灵,不伤正气。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张简斋妇科病证辨治特点:调气血,辨虚实,消补兼施;益肝肾,固冲任,调补奇经;安五脏,分寒热,兼顾表里。张简斋特别重视气血辨证,并兼顾寒热、表里、虚实、脏腑等方面。治疗擅长调补奇经,刚柔相济,以轻去实。   相似文献   
4.
张简斋为民国期间南京最有影响的中医,是金陵医派重要创始人。他在吸收众多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通过分析《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总结简斋先生临证治疗法则:外感疾患辨分寒热,疏、清、透、化达邪于外;内伤杂病治分五脏,疏、和、托、导建中为先;妇人病变多在气血,温、调、固、养平和冲任。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邹氏肾科医术三代专家对《内经》“反佐疗法”的认识,认为反治法、寒热反佐、配伍反佐、服药反佐、外治反佐、炮制反佐皆属于反佐疗法。并结合验案介绍了在实际临证过程中反佐疗法的应用原则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邹氏肾科由邹云翔教授创建于1954年,1955年邹云翔教授于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 中医肾病疗法》中提出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旨——“ 补益肾元”,此后邹氏团队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逐步构建邹氏肾科“ 补益肾元” 理论体系,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治肾医术。 该理论体系基于对肾与“ 肾元” 的生理病理认识,创新性提出了慢性肾脏病“ 肾劳” 新病名;首先提出“ 肾元不足” 的发病主因,以及“ 药物伤肾”“ 风毒伤肾” 等病因新观点;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是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归纳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制定了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全国辨证标准。 在治疗方面,该理论体系提出治肾总则为:治病求本,补益肾元;以肾为主,兼顾五脏;运行血气,久病和络;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和法缓治,以平为期。 建立治肾四大新法,即基于“ 补益肾元”,联合清热利湿、活血渗湿、泄浊通络、祛风解毒四法。 挖掘出补益肾元很有效的冬虫夏草、紫河车、鲍鱼三个单味药,以及菟丝子-制首乌、生黄芪-山萸肉、金蝉花-大黄三组对药,并开发国家中药新药“ 黄蛭益肾胶囊”“ 参乌益肾片”。 邹氏肾科核心医术“ 补益肾元” 理论体系的构建,指导肾病临床诊疗,在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中提高了临床疗效,惠及了广大肾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南京最有影响力的中医之一。他上承仲景,下继孟河,融会贯通,在治疗内科杂病中擅长灵活运用经方。《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一书中记录简斋先生医案568则,其中使用经方约70首,经方单用、经方与经方合用、经方与时方合用等,遣方用药得心应手,方证相应,直中病所,尽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1.73 m^-2)超过3个月,即为CKD。邹氏肾科医术创始人中国中医肾病宗师邹云翔教授自1955年出版中国第一本《中医肾病学》专著,1954年组建第一个肾脏病研究小组;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承前启后,对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其团队65年的临床研究沿革及今后发展设想探讨如下:1CKD中医病名研究1.1病名CKD在病变发展的整个病程中,包括的中医肾病病名有:水肿、尿血、肾风、腰痛、眩晕、癃闭、关格、肾劳等。关于中医肾病病名的研究:早在内经《素问·风论》中就提出了肾风病名的诊断依据,“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相似文献   
9.
金陵名医张简斋先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是金陵医派的奠基人。《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记录简斋医案568篇,经过精心研读,发现简斋先生不仅治法选方思路清晰,在用药、煎服方法方面也独具特色。他擅长使用药对,配伍精当,药简力专;巧妙地将丸药、散剂包煎融入汤剂中,标本同治;用水先煎白茅根、芦根或者黍米、谷芽、麦芽等,再以药汁代水煎药,护胃增效;在服用中药煎剂的同时配合吞服丹膏,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跃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第二常见疾病,被临床高度关注。IMN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对其发病机制公认为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肾小球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补体系统被激活,触发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膜骨架结构,继而出现蛋白尿的漏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病征。IMN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NS)起病多见,表现为水肿、持续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