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颅脑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严重性、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92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三组,分别于伤后24h、48h、72h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稳态模式中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患者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估预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GCS、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良好72例,差12例,死亡8例.死亡率8.7%。9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连续3d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三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血糖和HOMA—IR越高。结论空腹血糖值和HOMA—IR值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疾病少年儿童患者脆性X综合征(fragjle X syndrome,FraX)的细胞遗传学检测和临床诊治特征。方法应用低叶酸培养基,对患神经疾病的18岁以下146例儿童行X染色体脆性部位的检测,对检出的Frax患儿给以叶酸为主辅以营养神经和神经康复的治疗。结果146例就诊患儿检出FraX13例,检出率为8.90%。以补充叶酸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效果与患儿年龄和原发神经疾病有关。结论FraX值得临床重视,早检出、早治疗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腘窝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的9例腘窝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5~73岁,平均49.6岁,腘窝缺损创面为6.5 cm×3.5 cm~17.0 cm×8.5 cm。根据解剖学基础,结合腘窝缺损创面的位置、大小、形状,设计并切取腘窝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腘窝缺损创面,皮瓣面积最大为18.0 cm×10.0 cm,最小为7.5 cm×4.5 cm。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膝关节活动功能、患者认可度等情况,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9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2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后均获6~60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皮瓣成活优良,形态满意,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1例,可1例。皮瓣肿胀评级,早期:Ⅰ度6例,Ⅱ度2例,Ⅲ度1例,Ⅳ度0例;后期:Ⅰ度8例,Ⅱ度1例,Ⅲ度0例,Ⅳ度0例。结论腘窝直接皮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腘窝缺损创面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损伤较小,易于推广,是修复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12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就诊的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126例患者。依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79例)与开放组(47例)。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组用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12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未见重要组织器官损伤,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4.87±3.47)ml、下床活动时间为(21.97±6.18)h、住院时间为(4.51±1.21)d,均低于开放组(21.11±5.48)ml、(26.81±7.32)h及(5.8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3.987,5.149;P<0.05);术后6 h、24 h、1周、1个月、3个月,腔镜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7.561,11.236,10.231,2.654;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Yue Huang  Chun Shi  Jing Li 《国际眼科》2019,12(3):369-374
AIM: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zeaxanthin on human limbal and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against UV-radiation and excessive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Human limbal and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cadaver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y were challenged with UVB radiation and H2O2 with and without zeaxanthin pretreatment. Cell viability, p38 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 (JNK) phosphorylation, IL-6, IL-8 and MCP-1 secretion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ere measured. RESULTS: Zeaxanthin had no measurable cytotoxicity on limbal or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when used at concentrations of 5 μg/mL and below. At 30 mJ/cm2 UVB, the pretreatment of zeaxanthin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live cells from 50% to 69% (P=0.01) and from 66% to 75% (P=0.05) for limbal and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6, IL-8 and MCP-1 in the culture medium reduced to 66% (for IL-6 and MCP-1) and 56% (for IL-8) of the levels without zeaxanthin.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reduced p38 and JNK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retreatment of zeaxanthin also reduced intracellular MDA content caused by H2O2 stimulation from 0.86 μmol/L to 0.52 μmol/L (P=0.02) in limbal epithelial cells and from 0.96 μmol/L to 0.56 μmol/L in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P=0.03). However, zeaxanthin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H2O2-induced cell death in limbal or conjunctival epithelial cells. CONCLUSION: Zeaxanthin is an effective reagent in reducing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UV-radi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on ocular surface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及MRI价值征象。方法91例高危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27~38.5周、平均孕周36.2周;分别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宫内征象1)胎盘异常增厚及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2)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3)子宫肌层变薄及局部膨隆。最终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高危因素及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与对照组间以及MRI宫内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1/91例为胎盘植入,其中26例浅植入(胎盘粘连)、13例胎盘深植入、2例胎盘穿透,余50例阴性。临床资料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前置胎盘以及上述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胎盘T2WI低信号带(P=0.015)、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P=0.007)、子宫肌层变薄(P=0.000)及局部膨隆(P=0.006)在胎盘植入组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及前置胎盘是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上述MRI宫内征象均为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价值征象。其中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是胎盘浅植入的敏感征象。除胎盘异常增厚外,余下MRI宫内价值征象出现越多,提示胎盘植入越深,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问卷对205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07%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9.27%处于较好水平,0.98%处于非常好水平。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糖尿病足管理、低血糖管理、血糖监测、运动管理。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总体水平不高,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频发加重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患者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纳入51例频发急性加重表型患者并随访1年,观察1年内再次频发加重的患者比例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7岁)、男性、未戒烟、CAT≥14分以及FEV 1pred<50%均可能是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T≥14分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2.53(1.17–6.3),P=0.0374],而FEV 1pred<50%的患者急性加重≥2次的风险[OR(95%CI)]为[8.69(1.68~47.1),P=0.0074],提示FEV 1pred<50%和CAT≥14分可能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V 1pred<50%、CAT≥14分为慢阻肺频发加重表型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中期因子(MK)、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及尿素氮(BUN)]、MK、TSG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ALT、AST、TBIL、肌酐和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K、TSGF、TNF-α、IL-6、IL-8、CD4+及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7%(16/60)、21.67%(1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对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同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SCN1A、SCN2A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128例丙戊酸钠规范治疗的癫痫患儿(有效组76例、无效组52例)外周血SCN1A(rs10188577、rs2298771、rs3812718、rs1813502)、SCN2A(rs2304016、rs17183814)多态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丙戊酸钠疗效的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多态性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有关。携带GA和AA基因型的患者用丙戊酸钠治疗有效(GG vs GA:OR=1.186,95%CI 0.965~2.304,P=0.015;GG vs AA:OR=1.252,95%CI 1.007~3.254,P=0.002)。有效组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效组(OR=1.452,95%CI 1.052~2.695,P=0.010)。其余基因位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N1A基因rs381271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丙戊酸钠抗癫痫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